村落语境中拉祜族“古根”传统的研究--以云南省双江县忙品寨为例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 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综述及选题意义 | 第10-16页 |
| 1、“语境中的民俗”研究范式综论 | 第10-13页 |
| 2、拉祜族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三) 关键词解释 | 第16-18页 |
| 1、村落语境 | 第16-17页 |
| 2、演述 | 第17页 |
| 3、“古根” | 第17-18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一、村落语境中“古根”的演述者 | 第19-41页 |
| (一) 演述者的界定 | 第19-20页 |
| (二) 专业性民俗角色的“古根”演述 | 第20-36页 |
| 1、体系性 | 第20-27页 |
| 2、细节性 | 第27-36页 |
| (三) 一般村民的“古根”演述 | 第36-39页 |
| 1、不同代际之间的知识差异 | 第36-38页 |
| 2、不同代际之间的实践差异 | 第38-39页 |
| (四) 小结 | 第39-41页 |
| 二、村落语境中“古根”的演述主题 | 第41-59页 |
| (一) 演述主题的界定 | 第41页 |
| (二) 演述主题的一致性 | 第41-46页 |
| 1、扎努扎别故事 | 第41-42页 |
| 2、拉祜族与汉族交战 | 第42-44页 |
| 3、拉祜族无大印 | 第44页 |
| 4、拉祜族无文字 | 第44-45页 |
| 5、少数民族分类 | 第45-46页 |
| (三) 演述主题的多样性 | 第46-56页 |
| 1、迁徙主题的多样性 | 第47-49页 |
| 2、天地起源主题的多样性 | 第49-52页 |
| 3、人类起源主题的多样性 | 第52-54页 |
| 4、谷种起源主题的多样性 | 第54-55页 |
| 5、兄妹分家主题的多样性 | 第55-56页 |
| (四) 小结 | 第56-59页 |
| 三、村落语境中“古根”的演述形态 | 第59-74页 |
| (一) 演述形态的界定 | 第59页 |
| (二) 人生礼仪情景中的“古根”叙事 | 第59-66页 |
| 1、案例一:婚礼中的“古根”演述 | 第59-63页 |
| 2、案例二:葬礼中的“古根”演述 | 第63-66页 |
| (三) 地方风物情景中的“古根”叙事 | 第66-71页 |
| (四) 服饰习俗情景中的“古根”叙事 | 第71-73页 |
| (五) 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语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