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GIS的风景单元识别与制图研究--以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对象、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2页
        1.2.2 研究目的第12页
        1.2.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7页
        1.3.1 风景单元第13-15页
        1.3.2 景观单元第15-17页
        1.3.3 景观单元与风景单元词义辨析第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相关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36页
    2.1 基础理论总结第21-23页
        2.1.1 景观异质性原理第21-22页
        2.1.2 景观制图理论第22-23页
    2.2 国外景观异质性分类与景观制图研究综述第23-29页
        2.2.1 按照学派来分第23-24页
        2.2.2 按照分类系统来分第24-29页
    2.3 国内景观异质性分类与景观制图研究综述第29-34页
        2.3.1 国内景观生态异质性分类研究综述第29-31页
        2.3.2 国内景观制图研究综述第31-32页
        2.3.3 我国风景资源识别与制图探讨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风景单元识别系统构建第36-51页
    3.1 风景单元覆盖结构及特征第36-38页
        3.1.1 构建原则第36-37页
        3.1.2 风景单元覆盖结构第37-38页
    3.2 风景单元覆盖要素及特征第38-45页
        3.2.1 地貌特征结构层第38-40页
        3.2.2 水平覆盖特征结构层第40-42页
        3.2.3 垂直覆盖特征结构层第42-45页
    3.3 风景单元覆盖类型与特征第45-50页
        3.3.1 单个特征结构形成风景单元第46-47页
        3.3.2 两个特征结构形成风景单元第47-48页
        3.3.3 三个特征结构形成风景单元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黄岗梁森林公园景观调查与景观制图第51-71页
    4.1 黄岗梁森林公园概况第51-58页
        4.1.1 克什克腾旗基本概况第51-53页
        4.1.2 森林公园概况第53-55页
        4.1.3 森林公园基础条件第55-58页
    4.2 黄岗梁森林公园景观调查第58-61页
        4.2.1 调查目的第58页
        4.2.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第58-60页
        4.2.3 调查结果第60-61页
    4.3 GIS空间分析技术第61-62页
    4.4 基础数据获取与制图处理第62-70页
        4.4.1 数据来源第62-63页
        4.4.2 图像数据资料的处理第63-66页
        4.4.3 文字数据资料的整合第66-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基于GIS的森林公园风景单元识别与制图探讨第71-95页
    5.1 GIS制图方法使用介绍第71-74页
        5.1.1 制图方法选用及软件介绍第71-72页
        5.1.2 数据完善及表格字符解译第72-74页
    5.2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单元识别与制图探讨第74-90页
        5.2.1 单个特征结构层形成风景单元第75-82页
        5.2.2 两个特征结构组合成风景单元第82-90页
        5.2.3 三个特征结构层构成风景单元第90页
    5.3 本章小结第90-95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6.1 研究主要结论第95-96页
    6.2 研究不足第96-97页
    6.3 研究展望第97-98页
附录第98-99页
    附录1 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表第98页
    附表2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类表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频响函数的结构损伤稀疏正则化识别
下一篇:海南几种商品有机肥对铅铜吸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