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空气悬架轿车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空气悬架研究简介与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空气悬架研究简介 | 第10-11页 |
1.2.2 空气悬架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空气悬架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膜式空气弹簧特性研究 | 第16-28页 |
2.1 空气弹簧结构及相关特性 | 第16-18页 |
2.1.1 空气弹簧结构 | 第16页 |
2.1.2 空气弹簧相关特性 | 第16-18页 |
2.2 膜式空气弹簧仿真分析 | 第18-21页 |
2.2.1 膜式空气弹簧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2 膜式空气弹簧垂直刚度特性 | 第19页 |
2.2.3 膜式空气弹簧仿真模型搭建 | 第19-20页 |
2.2.4 膜式空气弹簧仿真特性曲线 | 第20-21页 |
2.3 膜式空气弹簧特性曲线拟合分析 | 第21-24页 |
2.4 膜式空气弹簧动刚度 | 第24-26页 |
2.5 空气悬架刚度和阻尼值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空气悬架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8-38页 |
3.1 ADAMS/Car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3.2 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9-34页 |
3.2.1 空气弹簧属性 | 第29-30页 |
3.2.2 麦弗逊前悬架系统 | 第30-31页 |
3.2.3 多连杆后悬架系统 | 第31-33页 |
3.2.4 转向系统和轮胎模型 | 第33-34页 |
3.2.5 其它子系统 | 第34页 |
3.3 整车动力学模型装配 | 第34-35页 |
3.4 模型可用性验证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空气悬架车辆动力学分析 | 第38-56页 |
4.1 操纵稳定性分析简介 | 第38页 |
4.2 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38-49页 |
4.2.1 单移线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4.2.2 稳态回转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4.2.3 瞬态响应分析 | 第42-44页 |
4.2.4 回正试验评价 | 第44-47页 |
4.2.5 蛇形穿越试验 | 第47-49页 |
4.3 整车平顺性分析 | 第49-55页 |
4.3.1 汽车平顺性分析简介 | 第49-50页 |
4.3.2 随机路面仿真分析 | 第50-53页 |
4.3.3 车轮驶过三角凸块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4.3.4 整车垂直振动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空气悬架高度控制 | 第56-66页 |
5.1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原理 | 第56页 |
5.2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仿真分析 | 第56-61页 |
5.2.1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5.2.2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仿真模型搭建 | 第58-59页 |
5.2.3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仿真 | 第59-61页 |
5.3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控制 | 第61-65页 |
5.3.1 PID相关理论 | 第61-62页 |
5.3.2 PID控制器设计 | 第62-64页 |
5.3.3 PID/PWM控制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