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药工艺论文

喷昔洛韦的合成工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喷昔洛韦市场分析及应用前景第10-11页
    1.2 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抗疱疹病毒药物喷昔洛韦的合成研究第13-23页
    1.4 喷昔洛韦文献合成路线分析总结第23-24页
    1.5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合成路线设计第24-28页
        1.5.1 选题背景第24-25页
        1.5.2 研究目的第25页
        1.5.3 合成路线设计第25-28页
第二章 2-氨基-6-氯鸟嘌呤的合成及其工艺改进第28-40页
    2.1 前言第28页
    2.2 2-氨基-6氯嘌呤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第28-31页
    2.3 实验部分第31-32页
        2.3.1 实验试剂第31页
        2.3.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2-33页
        2.4.1 二甲氨基甲烯亚胺基-6-氯嘌呤的合成第32页
        2.4.2 2-甲酰氨基-6氯嘌呤的合成第32页
        2.4.3 2-氨基-6-氯鸟嘌呤的合成第32-33页
    2.5 合成工艺的优化第33-35页
        2.5.1 改进投料方式第33-34页
        2.5.2 采用“一锅煮”技术合成中间体第34页
        2.5.3 改进重结晶方式第34-35页
        2.5.4 工艺放大第35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2.6.1 有机溶剂的选择第35-36页
        2.6.2 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第36页
        2.6.3 POCl_3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第36-37页
        2.6.4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第37-38页
        2.6.5 甲酰胺基的水解对反应的影响第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喷昔洛韦的合成第40-48页
    3.1 前言第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2.1 实验试剂第40页
        3.2.2 实验仪器第40-41页
    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41-43页
        3.3.1 9-[4-羟基-3-(羟甲基)丁基]鸟嘌呤的合成第41-43页
            3.3.1.1 2-氨基-6-氯-9-[2-(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5-基)-乙基]嘌呤的合成第41-42页
            3.3.1.2 9-[4-羟基-3(-羟甲基)丁基]鸟嘌呤的合成第42-4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3-46页
        3.4.1 烷基化反应第43页
        3.4.2 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第43-44页
        3.4.3 羟基的保护与脱保护第44-45页
        3.4.4 产品的表征第45-46页
            3.4.4.1 喷昔洛韦的熔点的测定第45页
            3.4.4.2 产物的核磁共振谱的测定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侧链化合物的合成与工艺改进第48-66页
    4.1 前言第48页
    4.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4.2.1 实验试剂第48-49页
        4.2.2 实验仪器第49页
    4.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49-55页
        4.3.1 乙烷-1,1,2-三羧酸乙酯的合成第49-51页
            4.3.1.1 合成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0页
            4.3.1.2 实验结果总结第50-51页
            4.3.1.3 工艺放大第51页
        4.3.2 2-(羟甲基)-1,4-二醇的合成第51-53页
            4.3.2.1 合成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1-52页
            4.3.2.2 实验结果总结第52页
            4.3.2.3 工艺放大第52-53页
        4.3.3 5-(2-羟乙基)-2,2-二甲基-1,3-二恶烷的合成第53-54页
            4.3.3.1 合成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3-54页
            4.3.3.2 实验结果总结第54页
            4.3.3.3 工艺放大第54页
        4.3.4 5-(2-溴乙基)-2,2-二甲基-1,3-二恶烷的合成第54-55页
            4.3.4.1 工艺放大第55页
    4.4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5-65页
        4.4.1 亲核取代反应第55-57页
        4.4.2 影响合成乙烷-1,1,2-三羧酸乙酯的因素第57-58页
            4.4.2.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第57页
            4.4.2.2 碱对反应的影响第57页
            4.4.2.3 卤代物对反应物的影响第57页
            4.4.2.4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第57-58页
            4.4.2.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8页
        4.4.3 酯基的还原第58-59页
        4.4.4 影响合成2-(羟甲基)-1,4-二醇的因素第59-60页
            4.4.4.1 反应物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第59页
            4.4.4.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9页
            4.4.4.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59页
            4.4.4.4 t-BuOH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59-60页
        4.4.5 影响合成5-(2-羟乙基)-2,2-二甲基-1,3-二恶烷因素第60-62页
            4.4.5.1 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60-61页
            4.4.5.2 2,2-甲氧基丙烷用量的影响第61页
            4.4.5.3 溶剂的选择第61-62页
        4.4.6 合成5-(2-溴乙基)-2,2-二甲基-1,3-二恶烷反应机理第62-65页
            4.4.6.1 温度对Appel反应的影响第63页
            4.4.6.2 水对Appel反应的影响第63-64页
            4.4.6.3 溶剂对Appel反应的影响第64页
            4.4.6.4 投料方式对Appel反应的影响第64-65页
            4.4.6.5 反应物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第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盐酸特比萘芬传递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