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 | 第16-21页 |
2.1 资料介绍 | 第16-17页 |
2.2 方法介绍 | 第17-21页 |
2.2.1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 第17-18页 |
2.2.2 奇异值分解 | 第18-19页 |
2.2.3 超前-滞后最大协方差分解 | 第19页 |
2.2.4 线性回归分析 | 第19页 |
2.2.5 谐波分析 | 第19-20页 |
2.2.6 小波分析 | 第20页 |
2.2.7 合成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北太平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的时空特征 | 第21-43页 |
3.1 北太平洋SSTA主模态 | 第21-28页 |
3.2 北太平洋SSHA主模态 | 第28-33页 |
3.3 北太平洋SLP和风场异常主模态 | 第33-38页 |
3.4 北太平洋SSTA和SLPA耦合主模态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1989年北太平洋气候突变的特征 | 第43-59页 |
4.1 1989年气候突变在SSTA场的特征 | 第43-47页 |
4.2 1989年气候突变在SSHA场的特征 | 第47-51页 |
4.3 1989年气候突变在SLP和风场异常场的特征 | 第51-54页 |
4.4 1989年气候突变在SSTA和SLPA耦合上的表现 | 第54-56页 |
4.5 NPGO、“Victoria mode”、NPO指数的变化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NPGOH与热带太平洋的联系 | 第59-68页 |
5.1 厄尔尼诺东部型的发展过程 | 第60-62页 |
5.2 “Victoria mode” SSTA、SLPA和风场异常场的演变 | 第62-63页 |
5.3 NPGOH模态SSTA、SLPA和风场异常场的演变 | 第63-64页 |
5.4 季节足迹机制在ENSO、“Victoria mode”和NPO循环中的作用 | 第64-65页 |
5.5 冬季北太平洋SSTA和SLPA与下一年太平洋SLPA和SSTA的耦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NPGOL与KE区域海气耦合的关系 | 第68-85页 |
6.1 NPGOL信号西传 | 第68-70页 |
6.2 KE区域对NPGOL信号的响应 | 第70-78页 |
6.3 KE区域的异常对大气的反馈 | 第78-8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8页 |
7.1 总结 | 第85-86页 |
7.2 讨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