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1.2 选题的理论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本文研究目标 | 第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2页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2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3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概述 | 第22-30页 |
3.1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22-25页 |
3.2 两种制度的概念界定与区分依据 | 第25-29页 |
3.2.1 包容性制度与攫取性制度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3.2.2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区分依据 | 第26-29页 |
3.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包容性制度、攫取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30-38页 |
4.1 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30-33页 |
4.1.1 包容性制度、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机制 | 第31-32页 |
4.1.2 包容性制度、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 | 第32-33页 |
4.2 攫取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33-35页 |
4.3 两种制度下经济绩效:中国和印度比较 | 第35-38页 |
第五章 两种制度的相互转化以及包容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38-52页 |
5.1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形成 | 第38-41页 |
5.2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自我强化 | 第41-43页 |
5.3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相互转化 | 第43-47页 |
5.3.1 包容性经济制度转化为攫取性经济制度 | 第44-45页 |
5.3.2 包容性政治制度转化为攫取性政治制度 | 第45-46页 |
5.3.3 攫取性经济制度转化为包容性经济制度 | 第46页 |
5.3.4 攫取性政治制度转化为包容性政治制度 | 第46-47页 |
5.4 包容性制度的构建与维护 | 第47-52页 |
5.4.1 包容性制度构建内容与可行路径 | 第47-48页 |
5.4.2 包容性制度适宜性、运行与维护 | 第48-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6.2.1 促进社会机会均等的制度安排 | 第52-53页 |
6.2.2 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 | 第53-54页 |
6.2.3 政府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 第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