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动静力性能整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3页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动静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外静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案例 | 第16-17页 |
1.3.1 静力加固案例 | 第16-17页 |
1.3.2 动力加固案例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方法 | 第20-26页 |
2.1 一般拱桥加固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增大主拱圈截面加固法 | 第20-21页 |
2.1.2 粘贴钢板加固法 | 第21页 |
2.1.3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第21页 |
2.1.4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 第21页 |
2.1.5 减轻拱上建筑加固法 | 第21-22页 |
2.2 钢管混凝土拱桥常用加固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增强主拱圈加固法 | 第22页 |
2.2.2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 第22-23页 |
2.2.3 更换或新增吊杆加固法 | 第23-24页 |
2.2.4 改善桥面系结构加固法 | 第24页 |
2.2.5 增强横向整体性加固法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整治前分析 | 第26-51页 |
3.1 依托工程 | 第26-29页 |
3.2 历史情况及其主要病害 | 第29-33页 |
3.2.1 历史情况 | 第29-30页 |
3.2.2 2009年简单加固后主要病害 | 第30-33页 |
3.3 桥梁性能整治前分析 | 第33-46页 |
3.3.1 有限元分析 | 第33页 |
3.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3-36页 |
3.3.3 桥梁静力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4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 第38-46页 |
3.4 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3.4.1 主桥动力病害成因 | 第46-48页 |
3.4.2 主桥静力病害成因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桥梁性能整治方案比较分析 | 第51-88页 |
4.1 桥梁整体性能整治方案比较分析 | 第51-67页 |
4.1.1 桥梁性能整治方案 | 第51-65页 |
4.1.2 性能整治方案的分析 | 第65-67页 |
4.2 桥梁关键部位整治方案 | 第67-70页 |
4.2.1 主梁性能整治 | 第67-68页 |
4.2.2 飞燕端的整治 | 第68-69页 |
4.2.3 吊杆的整治 | 第69页 |
4.2.4 主拱圈拱肋的整治 | 第69-70页 |
4.2.5 拱座的整治 | 第70页 |
4.3 推荐方案整体静力计算分析 | 第70-78页 |
4.3.1 恒载效应作用分析 | 第70-72页 |
4.3.2 活载效应作用分析 | 第72-74页 |
4.3.3 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 第74-78页 |
4.4 推荐方案关键部位计算分析 | 第78-86页 |
4.4.1 飞燕位置支座反力计算 | 第78页 |
4.4.2 过渡墩强度计算 | 第78-79页 |
4.4.3 新更换盖梁计算 | 第79-82页 |
4.4.4 新更换混凝土立柱计算 | 第82-83页 |
4.4.5 新更换槽形板及实心板计算 | 第83-85页 |
4.4.6 钢横梁应力计算 | 第85-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5.1 结论 | 第88-89页 |
5.2 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