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 第1章绪论 | 第13-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4-16页 | 
| 1.2.1 射频功率放大器发展动态 | 第14-15页 | 
| 1.2.2 多模多频功率放大器发展动态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第16-17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第2章功率放大器设计基础 | 第19-35页 | 
| 2.1 主要性能指标 | 第19-23页 | 
| 2.1.1 输出功率 | 第19页 | 
| 2.1.2 功率增益 | 第19-20页 | 
| 2.1.3 效率 | 第20页 | 
| 2.1.4 线性度 | 第20-23页 | 
| 2.2 功率放大器分类 | 第23-30页 | 
| 2.2.1 线性功率放大器 | 第23-28页 | 
| 2.2.2 开关功率放大器 | 第28-30页 | 
| 2.2.3 不同类型功放性能对比 | 第30页 | 
| 2.3 负载线理论与负载牵引技术 | 第30-33页 | 
| 2.3.1 负载线理论 | 第30-33页 | 
| 2.3.2 负载牵引技术 | 第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多模多标准发射机中的宽带功率放大器设计与前仿真 | 第35-59页 | 
| 3.1 设计难点 | 第35-37页 | 
| 3.1.1 晶体管频率特性限制 | 第35页 | 
| 3.1.2 工作类别限制 | 第35-36页 | 
| 3.1.3 负载阻抗的限制 | 第36页 | 
| 3.1.4 p-f2极限 | 第36-37页 | 
| 3.2 宽带功率放大器设计技术 | 第37-43页 | 
| 3.2.1 负反馈技术 | 第37-38页 | 
| 3.2.2 平衡式放大器结构 | 第38-39页 | 
| 3.2.3 分布式放大器 | 第39-40页 | 
| 3.2.4 匹配补偿技术 | 第40页 | 
| 3.2.5 有耗匹配技术 | 第40-41页 | 
| 3.2.6 低Q值多节匹配技术 | 第41-42页 | 
| 3.2.7 小结 | 第42-43页 | 
| 3.3 功率放大器设计流程 | 第43-44页 | 
| 3.4 宽带功率放大器整体设计方案 | 第44-46页 | 
| 3.5 宽带功率放大器具体电路设计与前仿真 | 第46-57页 | 
| 3.5.1 电源电压与器件尺寸选择 | 第46-48页 | 
| 3.5.2 偏置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 3.5.3 稳定性设计 | 第49-51页 | 
| 3.5.4 匹配网络设计 | 第51-54页 | 
| 3.5.5 宽带功率放大器整体结构 | 第54页 | 
| 3.5.6 宽带功率放大器前仿真 | 第54-5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多模多标准发射机中宽带功率放大器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 第59-67页 | 
| 4.1 版图设计的考虑因素 | 第59-62页 | 
| 4.1.1 寄生参数 | 第59页 | 
| 4.1.2 金属线宽 | 第59页 | 
| 4.1.3 延时一致性 | 第59-60页 | 
| 4.1.4 闩锁效应(Latch-up) | 第60-61页 | 
| 4.1.5 ESD保护 | 第61页 | 
| 4.1.6 天线效应 | 第61-62页 | 
| 4.2 宽带功率放大器版图设计 | 第62-63页 | 
| 4.3 宽带功率放大器后仿真 | 第63-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