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引言 | 第11-23页 |
1.1 甜瓜简介 | 第11页 |
1.2 果实成熟特征与分子机理 | 第11-12页 |
1.3 NADP-ME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3.1 NADP-ME作用机制及分类 | 第12-15页 |
1.3.2 NADP-ME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DFR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4.1 果实着色及花色苷合成 | 第16-18页 |
1.4.2 DFR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 第18-19页 |
1.4.3 DFR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 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 | 第19-21页 |
1.5.1 转录组测序 | 第19-20页 |
1.5.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1页 |
1.6 基因组编辑技术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9页 |
2.1 实验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2 菌种与质粒 | 第23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4 基因的选取 | 第24页 |
2.5 CmNADP-ME和 CmDFR基因家族和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4-25页 |
2.6 基因CmNADP-ME3 和基因CmDFR11 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25-26页 |
2.7 CmNADP-ME3 基因和CmDFR11 基因的c DNA的克隆 | 第26-28页 |
2.7.1 c DNA序列的PCR扩增 | 第26-27页 |
2.7.2 连接与转化 | 第27-28页 |
2.7.3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测序 | 第28页 |
2.8 CmNADP-ME3和CmDFR11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2.8.1 双酶切反应 | 第29页 |
2.8.2 目的片段回收及纯化 | 第29页 |
2.8.3 连接与转化 | 第29-30页 |
2.8.4 CmNADP-ME3和CmDFR11 重组质粒的筛选及测序 | 第30页 |
2.9 CmNADP-ME3和CmDFR11 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 第30-36页 |
2.9.1 sgRNA靶位点的选择及接头引物的设计 | 第30-31页 |
2.9.2 pYLCRISPR/Cas9 质粒提取 | 第31-32页 |
2.9.3 接头引物制备及载体酶切反应 | 第32页 |
2.9.4 sgRNA表达盒的构建 | 第32-34页 |
2.9.5 sgRNA表达盒与基因编辑载体pYLCRISPR/Cas9 的构建 | 第34-35页 |
2.9.6 转化 | 第35页 |
2.9.7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测序 | 第35-36页 |
2.10 甜瓜的遗传转化 | 第36-39页 |
2.10.1 注射液的准备 | 第36页 |
2.10.2 人工授粉 | 第36-37页 |
2.10.3 T_1 代种子PCR阳性检测 | 第37-38页 |
2.10.4 甜瓜T_1 代植株果实的表型观察 | 第38-39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9-56页 |
3.1 CmDFR和 CmNADP-ME基因家族及蛋白序列生物信息学特性 | 第39-45页 |
3.1.1 甜瓜NADP-ME和 DFR基因家族鉴定及各成员的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3.1.2 CmNADP-ME和 CmDFR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理化性质 | 第40-41页 |
3.1.3 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预测 | 第41-42页 |
3.1.4 基因CmNADP-ME3 和基因CmDFR11 启动子元件组成分析 | 第42-43页 |
3.1.5 CmNADP-ME和 CmDFR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 | 第43-45页 |
3.2 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45页 |
3.3 CmNADP-ME3和CmDFR11 的表达谱分析 | 第45-46页 |
3.4 CmNADP-ME3和CmDFR11 基因c DNA的克隆 | 第46-48页 |
3.5 CmNADP-ME3和CmDFR11 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重组质粒鉴定 | 第48-49页 |
3.6 编辑载体的检测 | 第49-52页 |
3.7 遗传转化的T_1 代甜瓜植株的检测 | 第52-54页 |
3.8 遗传转化T_1 代甜瓜植株表型的观察及鉴定 | 第54-56页 |
4.讨论 | 第56-58页 |
5.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