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渔情预报论文

中西太平洋鲣鱼渔情预报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科学问题提出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鲣鱼渔业概况第15-17页
        1.2.2 鲣鱼渔业生物学概况第17-18页
        1.2.3 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和丰度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关系第18-21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时空分布特征第23-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1.1 数据来源第23页
        2.1.2 数据预处理第23-24页
        2.1.3 数据分析第24-25页
    2.2 研究结果第25-33页
        2.2.1 历年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规律第25-26页
        2.2.2 产量重心的年度和月度变化第26-30页
        2.2.3 产量重心聚类分析第30-32页
        2.2.4 不同渔区CPUE方差分析第32-33页
    2.3 讨论与分析第33-36页
        2.3.1 产量与CPUE的时间变化规律第33页
        2.3.2 产量重心的时间变化规律第33-34页
        2.3.3 高产渔区CPUE的差异第34-36页
第三章 中西太平洋鲣鱼中心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6-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1.1 渔业数据来源第36页
        3.1.2 海洋环境数据来源第36-37页
        3.1.3 数据分析第37-38页
    3.2 研究结果第38-42页
        3.2.1 广义加性模型(GAM)第38-40页
        3.2.2 提升回归树(BRT)第40-42页
    3.3 讨论与分析第42-45页
        3.3.1 GAM模型结果分析第42-43页
        3.3.2 BRT模型结果分析第43-45页
第四章 中西太平洋鲣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第45-66页
    4.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预报第45-58页
        4.1.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4.1.1.1 数据来源第45页
            4.1.1.2 数据预处理第45-46页
            4.1.1.3 研究方法第46页
        4.1.2 研究结果第46-55页
            4.1.2.1 输出因子为初值化后的CPUE第46-51页
            4.1.2.2 输出因子为初值化后的捕捞努力量第51-55页
        4.1.3 讨论与分析第55-58页
            4.1.3.1 不同输入因子与不同输出因子的比较第55-56页
            4.1.3.2 最优模型的选择与解释第56-57页
            4.1.3.3 输入因子权重比较第57-58页
    4.2 基于不同气候模态下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预报第58-66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4.2.1.1 材料来源第58页
            4.2.1.2 研究方法第58-59页
        4.2.2 研究结果第59-64页
            4.2.2.1 不同气候条件下产量情况第59页
            4.2.2.2 不同空间位置及气候条件下产量情况第59-60页
            4.2.2.3 不同气候条件下渔场预报模型第60-62页
            4.2.2.4 模型的验证第62-64页
        4.2.3 讨论与分析第64-66页
第五章 中西太平洋鲣鱼入渔决策模型第66-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5.1.1 材料来源第66页
        5.1.2 数据预处理第66-67页
        5.1.3 研究方法第67-68页
    5.2 研究结果第68-79页
        5.2.1 捕捞努力量空间分布第68页
        5.2.2 基于Nino3.4区的SSTA入渔指数模型第68-72页
        5.2.3 基于作业海域SST的入渔指数模型第72-75页
        5.2.4 入渔指数模型的验证第75-79页
    5.3 讨论与分析第79-82页
第六章 极端气候对鲣鱼资源丰度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建立第82-95页
    6.1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鲣鱼资源丰度的影响第82-89页
        6.1.1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6.1.1.1 材料来源第82页
            6.1.1.2 研究方法第82-83页
        6.1.2 研究结果第83-87页
            6.1.2.1 CPUE月变动第83-84页
            6.1.2.2 SSTA与月CPUE的时间序列分析第84-85页
            6.1.2.3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月份鲣鱼资源量变化情况第85-87页
        6.1.3 讨论与分析第87-89页
    6.2 基于灰色系统的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第89-95页
        6.2.1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6.2.1.1 材料来源第89页
            6.2.1.2 研究方法第89-91页
        6.2.2 研究结果第91-93页
            6.2.2.1 灰色关联分析第91页
            6.2.2.2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第91-93页
        6.2.3 讨论与分析第93-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7.1 研究结论第95-96页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96-98页
附表第98-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研究生期间学习工作情况第111-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带指数参数的隐含波动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