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肿瘤细胞的特征 | 第12-13页 |
1.2 宫颈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宫颈癌的发生及发病率 | 第13页 |
1.2.2 宫颈癌的筛查及治疗 | 第13-14页 |
1.3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14-25页 |
1.3.1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 第14页 |
1.3.2 噬菌体展示系统 | 第14-20页 |
1.3.3 噬菌体展示技术中常用的筛选方法 | 第20-25页 |
1.4 靶向多肽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32页 |
1.4.1 靶向多肽作为肿瘤标志物 | 第25-26页 |
1.4.2 靶向多肽用于分子影像诊断 | 第26-29页 |
1.4.3 靶向多肽用于肿瘤治疗 | 第29-32页 |
第2章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3章 宫颈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噬菌体的筛选 | 第34-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3.1.1 细胞株,噬菌体肽库和宿主 | 第34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配制 | 第34-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36-37页 |
3.2.2 宿主菌E.coli ER2738的活化 | 第37-38页 |
3.2.3 噬菌体十二肽库的消减筛选 | 第38页 |
3.2.4 噬菌体的扩增、纯化 | 第38-39页 |
3.2.5 噬菌体滴度测定 | 第39-40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0页 |
3.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4章 宫颈癌特异性噬菌体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2-7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4.1.1 主要细胞株 | 第42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配制 | 第42-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4.2.1 ELISA初步鉴定噬菌体阳性克隆 | 第43-44页 |
4.2.2 阳性噬菌体克隆单链DNA的快速纯化 | 第44-45页 |
4.2.3 噬菌体克隆单链DNA测序及快速翻译 | 第45-46页 |
4.2.4 阳性噬菌体克隆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特征分析 | 第4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6-75页 |
4.3.1 噬菌体单克隆滴定结果 | 第46-47页 |
4.3.2 ELISA初步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第47-50页 |
4.3.3 阳性噬菌体克隆的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50-75页 |
4.4 讨论 | 第75-76页 |
第5章 阳性噬菌体克隆与宫颈癌细胞特异性研究 | 第76-86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5.1.1 主要细胞株 | 第76页 |
5.1.2 主要设备及试剂 | 第7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6-78页 |
5.2.1 细胞爬片 | 第76-77页 |
5.2.2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第77页 |
5.2.3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最佳阳性克隆与宫颈癌细胞结合特异性 | 第77-78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78-84页 |
5.3.1 最佳噬菌体克隆的确定 | 第78-82页 |
5.3.2 最佳阳性克隆与多种肿瘤细胞的结合特异性 | 第82-84页 |
5.4 讨论 | 第84-86页 |
总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