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马岭地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第9页
        1.2.2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影响因素第9页
        1.2.3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第9页
        1.2.4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12-22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2-13页
    2.2 区域构造背景第13页
    2.3 沉积与地层特征第13-15页
    2.4 砂体展布特征第15-19页
    2.5 沉积微相特征第19-22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第22-34页
    3.1 储层岩性特征第22-25页
        3.1.1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第22页
        3.1.2 填隙物特征第22-24页
        3.1.3 储层结构特征第24-25页
    3.2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第25-28页
        3.2.1 孔隙、喉道类型第25-27页
        3.2.2 储层储集空间第27-28页
    3.3 储层物性特征第28-30页
        3.3.1 长8_1~1储层物性特征第28页
        3.3.2 长8_1~2储层物性特征第28-30页
        3.3.3 长8_1~3储层物性特征第30页
        3.3.4 长8_2储层物性特征第30页
    3.4 储层成岩作用第30-34页
        3.4.1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第30-31页
        3.4.2 胶结作用第31-32页
        3.4.3 溶蚀作用第32-34页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34-49页
    4.1 层内非均质性第34-41页
        4.1.1 长8_1~1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第35-37页
        4.1.2 长8_1~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第37-38页
        4.1.3 长8_1~3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第38-41页
        4.1.4 长8_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第41页
    4.2 层间非均质性第41-44页
    4.3 平面非均质性第44-47页
        4.3.1 长8_1~1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第44页
        4.3.2 长8_1~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第44页
        4.3.3 长8_1~3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第44页
        4.3.4 长8_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第44-47页
    4.4 微观非均质性第47-49页
第五章 储层流动单元概述第49-54页
    5.1 储层流动单元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第49-50页
        5.1.1 储层流动单元的定义第49页
        5.1.2 储层流动单元的相关概念第49-50页
    5.2 流动单元国内外研究现状第50-51页
        5.2.1 国外研究现状第50页
        5.2.2 国内研究现状第50-51页
        5.2.3 流动单元研究展望第51页
    5.3 流动单元的划分依据及原则第51-52页
        5.3.1 流动单元的划分依据第51页
        5.3.2 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第51-52页
    5.4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第52-54页
        5.4.1 露头沉积界面分析方法第52页
        5.4.2 沉积相法第52页
        5.4.3 储层岩性、物性划分法第52-53页
        5.4.4 地震分析法第53页
        5.4.5 流动带指数法第53页
        5.4.6 孔喉半径法第53-54页
第六章 马岭长8_1流动单元划分第54-67页
    6.1 划分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第54页
    6.2 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F_(ZI))第54-57页
        6.2.1 计算F_(ZI)、R_(QI)值第55页
        6.2.2 计算累计概率并作概率图第55-57页
    6.3 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第57-58页
    6.4 马岭长8_1流动单元分布特征第58-67页
        6.4.1 单井流动单元划分第59-62页
        6.4.2 剖面流动单元特征第62-63页
        6.4.3 平面流动单元展布特征第63-67页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图版1第71-72页
图版2第72-73页
图版3第73-74页
图版4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详细摘要第76-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628m和640m中段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下一篇:hEGF-Dybowskin-2CDYa融合多肽的表达纯化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