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真菌在(稠环芳香烃PAHs-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对细菌降解PAHs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石油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2-15页
        1.1.1 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2-13页
        1.1.2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3-14页
        1.1.3 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危害和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第15-18页
        1.2.1 生物刺激修复技术第16-17页
        1.2.2 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第17-18页
    1.3 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1 用于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第18-20页
        1.3.2 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局限性第20页
        1.3.3 增强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方法研究第20-21页
    1.4 真菌-细菌菌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协同生物强化修复第21-25页
        1.4.1 石油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第22-24页
        1.4.2 真菌-细菌菌群降解石油类污染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第24-25页
    1.5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真菌-细菌菌群对PAHs的协同生物修复第25-27页
        1.5.1 微生物对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第25-26页
        1.5.2 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第26页
        1.5.3 真菌菌丝对能动细菌的传递通道作用第26-27页
    1.6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7-30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1.6.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高效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及鉴定第30-42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材料第30-33页
        2.2.1 样品来源第30页
        2.2.2 仪器第30-31页
        2.2.3 主要试剂第31-32页
        2.2.4 主要培养基第32-33页
    2.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3.1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第33页
        2.3.2 石油降解率测定第33-34页
        2.3.3 石油降解菌的鉴定第34-35页
    2.4 实验结果第35-42页
        2.4.1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菌种筛选第35-37页
        2.4.2 石油降解的气质检测第37页
        2.4.3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7-38页
        2.4.4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38-39页
        2.4.5 分子鉴定结果第39-42页
第3章 真菌参与对细菌生物强化技术原油降解的影响第42-56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实验材料第42-44页
        3.2.1 实验菌株第42页
        3.2.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3.2.3 实验试剂及配制第43-44页
        3.2.4 培养基第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6页
        3.3.1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第44-45页
        3.3.2 石油降解率测定第45页
        3.3.3 生物强化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检测第45页
        3.3.4 FDA水解酶活性测定第45-46页
        3.3.5 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第46页
    3.4 实验结果第46-54页
        3.4.1 真菌接入对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第46-47页
        3.4.2 微生物数量变化第47-49页
        3.4.3 真菌接入对石油主要组分降解的影响第49-52页
        3.4.4 真菌接入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3.5 讨论第54-56页
第4章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真菌-细菌协同降解PAHs的性能研究第56-68页
    4.1 前言第56页
    4.2 实验材料第56-58页
        4.2.1 实验菌株第56页
        4.2.2 实验仪器第56-57页
        4.2.3 主要试剂第57页
        4.2.4 培养基配方第57-58页
    4.3 实验方法第58-59页
        4.3.1 微生物对重金属耐受第58-59页
        4.3.2 微生物对混合PAHs的生物降解第59页
        4.3.3 重金属对真菌-细菌协同降解混合PAHs的影响第59页
    4.4 实验结果第59-66页
        4.4.1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第59-63页
        4.4.2 微生物菌群对混合PAHs的生物降解第63-64页
        4.4.3 重金属离子存在对真菌-细菌协同降解混合PAHs的影响第64-66页
    4.5 讨论第66-68页
第5章 真菌菌丝在稠环芳香烃-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对能动细菌传递机制作用研究第68-78页
    5.1 前言第68页
    5.2 实验材料第68-69页
        5.2.1 实验菌株第68-69页
        5.2.2 仪器第69页
        5.2.3 主要试剂第69页
        5.2.4 主要培养基第69页
    5.3 实验方法第69-72页
        5.3.1 实验设计第69-71页
        5.3.2 PAHs降解率测定第71-72页
        5.3.3 稠环芳香烃-重金属复合污染下真菌菌丝对能动细菌的传递第72页
    5.4 实验结果第72-77页
        5.4.1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真菌-细菌菌群对荧蒽的协同降解第72-74页
        5.4.2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真菌菌丝对能动细菌的传递作用第74-77页
    5.5 讨论第77-78页
第6章 实验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实验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及其类似物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培养小球藻和盐藻的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