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美学论文

克里斯蒂安·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选题研究方法第15-17页
2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形成基础第17-33页
    2.1 作为方法基础的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第17-23页
        2.1.1 从索绪尔到罗兰·巴特第17-19页
        2.1.2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第19-23页
    2.2 作为本体基础的第一电影符号学第23-33页
        2.2.1 电影是一种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第24-26页
        2.2.2 电影符号学的“八大组合段”理论第26-29页
        2.2.3 电影符号学的符码系统研究第29-33页
3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第33-51页
    3.1 “想象的能指”:对电影本质的再定义第33-37页
        3.1.1 电影本质的“想象”特征第33-35页
        3.1.2 电影本质的“能指”属性第35-37页
    3.2 电影镜像认同机制:观众与电影的关系建立第37-41页
        3.2.1 观众对自我观看行为的认同第37-38页
        3.2.2 观众对摄影机的认同第38-40页
        3.2.3 观众对电影角色的认同第40-41页
    3.3 电影驱动机制:观影心理的欲望诱发与路径第41-45页
        3.3.1 视听驱动:电影创作与欣赏的动力基础第42-43页
        3.3.2 窥视癖——裸露癖与恋物癖:观众的心理路径第43-45页
    3.4 观影深层心理机制:电影与梦的比较研究第45-51页
        3.4.1 电影的似梦特征第46-47页
        3.4.2 电影与梦的差异第47-51页
4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的价值与贡献第51-59页
    4.1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对其整体符号学研究的价值第51-52页
    4.2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对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价值与影响第52-54页
    4.3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对中国电影理论建构与创作的启示与价值第54-59页
        4.3.1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对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启示意义第54-55页
        4.3.2 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对中国电影创作的价值第55-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6年以来中国内地黑色幽默电影叙事研究
下一篇:数字化辅助梁平木版年画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