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辆制造工艺论文

高速列车轮毂制动盘的塑性成形工艺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列车制动形式第17-18页
    1.3 制动盘材料及生产工艺第18-22页
        1.3.1 铸铁制动盘第18-19页
        1.3.2 铸钢制动盘第19页
        1.3.3 锻钢制动盘第19-20页
        1.3.4 复合材料制动盘第20-21页
        1.3.5 国内列车制动盘生产及应用现状第21-22页
    1.4 锻钢制动盘成形工艺的选择第22-23页
        1.4.1 锻钢制动盘主要生产流程第22页
        1.4.2 塑性终成形工艺第22-23页
        1.4.3 辗环制坯工艺第23页
    1.5 摆辗和辗环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第23-27页
        1.5.1 摆动辗压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第23-26页
        1.5.2 辗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26-27页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2章 摆辗加工工艺分析第30-44页
    2.1 摆动辗压工艺第30-31页
    2.2 圆柱件摆辗机理第31-33页
        2.2.1 摆辗件蘑菇效应第31-32页
        2.2.2 中心拉裂现象第32-33页
        2.2.3 接触面应力分布第33页
    2.3 圆环件摆辗变形机理第33页
    2.4 摆辗加工主要参数第33-39页
        2.4.1 接触面积第33-34页
        2.4.2 摆辗力第34-35页
        2.4.3 摆头扭矩第35-36页
        2.4.4 摆角第36-37页
        2.4.5 每转压下量第37-38页
        2.4.6 摆头转速第38页
        2.4.7 摆头运动轨迹第38-39页
    2.5 摆辗过程中常见问题与缺陷第39-42页
        2.5.1 厚薄差大或上下面不平第39-40页
        2.5.2 摆辗开裂第40-41页
        2.5.3 模具型腔充填不满第41-42页
        2.5.4 折叠第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辗环制坯工艺分析第44-56页
    3.1 辗环工艺第44-45页
    3.2 辗环成形的静力学分析第45-48页
        3.2.1 辗环咬入过程分析第45-46页
        3.2.2 咬入条件和进给量的关系第46-47页
        3.2.3 锻透力学模型和条件第47页
        3.2.4 锻透条件和进给量的关系第47-48页
    3.3 辗环过程的工艺参数第48-52页
        3.3.1 辗压辊的极限直径第48-49页
        3.3.2 环件极限壁厚第49页
        3.3.3 辗压成形比第49-50页
        3.3.4 每转进给量第50-51页
        3.3.5 辗压进给速度第51-52页
    3.4 矩形截面环件的辗环变形第52-53页
        3.4.1 矩形截面环件的塑性变形区分布第52页
        3.4.2 宽展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第52-53页
        3.4.3 辗压矩形截面环件的椭圆度控制第53页
    3.5 辗环过程常见缺陷第53-55页
        3.5.1 毛刺第53-54页
        3.5.2 凹坑第54页
        3.5.3 椭圆第54-55页
        3.5.4 压扁或锻件直径不扩大第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制动盘模锻/摆辗成形数值模拟研究第56-76页
    4.1 轮毂制动盘塑性成方案设计第56-61页
        4.1.1 制动盘零件分析第56页
        4.1.2 制动盘终成形方案第56页
        4.1.3 制动盘成形锻件设计第56-58页
        4.1.4 制动盘成形模具和坯料设计第58-59页
        4.1.5 工艺参数选择第59页
        4.1.6 材料性能第59-60页
        4.1.7 锻造温度及润滑处理第60-61页
    4.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第61-65页
        4.2.1 Deform-3D软件选择第61-62页
        4.2.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62-63页
        4.2.3 初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63-65页
    4.3 摆辗与模锻成形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第65-74页
        4.3.1 散热肋成形情况第65-68页
        4.3.2 成形载荷变化第68-69页
        4.3.3 应力应变场特点第69-71页
        4.3.4 金属流动规律第71-73页
        4.3.5 温度场分布第73-74页
        4.3.6 模锻与摆辗成形对比结果第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工艺参数对摆辗加工的影响第76-104页
    5.1 始锻温度的影响第76-83页
        5.1.1 始锻温度对载荷的影响第76-77页
        5.1.2 始锻温度对成形效果的影响第77-79页
        5.1.3 始锻温度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第79-82页
        5.1.4 始锻温度对锻件温度场的影响第82-83页
    5.2 摆头转速的影响第83-89页
        5.2.1 转速对载荷的影响第84页
        5.2.2 转速对成形效果的影响第84-86页
        5.2.3 转速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第86-88页
        5.2.4 转速对锻件温度场的影响第88-89页
    5.3 摆角的影响第89-97页
        5.3.1 摆角对载荷的影响第90-91页
        5.3.2 摆角对成形效果的影响第91-93页
        5.3.3 摆角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第93-95页
        5.3.4 摆角对锻件温度场的影响第95-97页
    5.4 每转进给量的影响第97-102页
        5.4.1 每转进给量对载荷的影响第97-98页
        5.4.2 每转进给量对成形效果的影响第98-99页
        5.4.3 每转进给量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第99-101页
        5.4.4 每转进给量对锻件温度场的影响第101-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径-轴双向辗环制坯数值模拟研究第104-120页
    6.1 径-轴向双向碾环方案设计第104-108页
        6.1.1 辗环制坯工艺第104-105页
        6.1.2 辗环制坯锻件设计第105页
        6.1.3 辗环扩孔模具设计及设备选择第105-106页
        6.1.4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第106-107页
        6.1.5 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第107-108页
    6.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08-114页
        6.2.1 芯辊和锥辊的载荷第108-110页
        6.2.2 应力-应变场第110-113页
        6.2.3 金属流动规律第113页
        6.2.4 锻件温度第113-114页
    6.3 工艺参数对端面宽展变化的影响第114-118页
        6.3.1 进给速度第115-117页
        6.3.2 始锻温度第117-118页
    6.4 本章小节第118-120页
第7章 总结和展望第120-124页
    7.1 总结第120-121页
    7.2 不足及展望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2页
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调试车间无线定位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星海湾近海桥墩动力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