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耕地 | 第17页 |
2.1.2 耕地的供求关系 | 第17页 |
2.1.3 高标准农田 | 第17-18页 |
2.1.4 PPP模式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8页 |
2.2.2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2.2.3 供求理论 | 第19-20页 |
3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33页 |
3.1 项目区概况 | 第20-24页 |
3.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第20-23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3页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4页 |
3.1.4 土地利用状况 | 第24页 |
3.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布情况 | 第24-27页 |
3.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取得的综合成效 | 第27-29页 |
3.3.1 促进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 第27-28页 |
3.3.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 第28页 |
3.3.3 增加农民收入 | 第28-29页 |
3.3.4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 第29页 |
3.4 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4.1 建设迟缓 | 第29-30页 |
3.4.2 配套资金不足 | 第30-31页 |
3.4.3 耕地质量等别偏低 | 第31-32页 |
3.4.4 信息备案渠道不畅且备案数据不准确 | 第32-33页 |
4 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4.1 建设迟缓原因 | 第33-34页 |
4.1.1 气候条件因素制约项目建设 | 第33页 |
4.1.2 规划设计问题影响项目建设 | 第33-34页 |
4.1.3 施工队伍能力不足影响项目建设 | 第34页 |
4.2 配套资金不足原因 | 第34-35页 |
4.2.1 建设成本增加 | 第34页 |
4.2.2 呼伦贝尔市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均不能提供配套资金 | 第34-35页 |
4.3 耕地质量偏低原因 | 第35页 |
4.3.1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第35页 |
4.3.2 缺少土壤改良与配肥措施 | 第35页 |
4.4 信息备案方面的原因 | 第35-37页 |
4.4.1 信息备案渠道单一 | 第35-36页 |
4.4.2 信息录入管理存在漏洞 | 第36-37页 |
5 对策建议 | 第37-44页 |
5.1 多渠道推进项目建设 | 第37-38页 |
5.1.1 预留项目实施用地 | 第37页 |
5.1.2 建立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 | 第37页 |
5.1.3 GIS辅助管理 | 第37-38页 |
5.2 探索项目管理新机制 | 第38-40页 |
5.2.1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 第38页 |
5.2.2 探索“三方代理模式”+全程审计管理机制 | 第38-40页 |
5.3 以PPP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 第40-42页 |
5.3.1 PPP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 | 第40页 |
5.3.2 探索政府+专业化农场+国有银行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 第40-42页 |
5.4 按照实际需求增加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 | 第42-44页 |
5.4.1 施用有机肥,提高耕地养分 | 第42页 |
5.4.2 秸秆还田,保持土壤水分 | 第42-43页 |
5.4.3 清理农田砾石,减少土壤容重 | 第43-44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