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广播电视教育论文

台州电大“校政双系统融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述评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文献法第17页
        (二)案例法第17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7-18页
        (一)研究的重点第17页
        (二)研究的难点第17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8-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论文框架第19-20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5页
    一、相关概念第20-22页
        (一)“三农”问题第20-21页
        (二)农民教育及培养模式第21-22页
        (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第22页
        (四)“校政双系统融合”第22页
    二、理论基础第22-25页
        (一)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第22-23页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3-24页
        (三)“公民教育”理论第24-25页
第二章“校政双系统融合”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实践第25-32页
    一、提出的背景第25-28页
        (一)中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背景第25页
        (二)浙江电大系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践背景第25-27页
        (三)台州电大系统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背景第27-28页
    二、“校政双系统融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及内容第28-32页
        (一)基本要求第28-29页
        (二)基本内容第29-32页
第三章 台州电大“校政双系统融合”效果评价第32-38页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原则第32-33页
        (一)思路第32页
        (二)原则第32-33页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3-34页
        (一)招生指标第33页
        (二)教务教学指标第33页
        (三)课程改革项目指标第33页
        (四)培训项目拓展指标第33-34页
        (五)科研课程研发指标第34页
        (六)学生反馈指标第34页
        (七)社会效益指标第34页
    三、台州电大“校政双系统融合”效果评价第34-38页
        (一)招生规模不断上升,稳居全省系统前列第34-35页
        (二)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在校学生受益面广第35页
        (三)人才培养成效明显,毕业生广受好评第35-36页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第36页
        (五)教科研发成果丰硕,教育同行充分肯定第36-38页
第四章 台州电大“校政双系统融合”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4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一)政策依赖性过强第38页
        (二)“农”字师资配比不够第38-39页
        (三)教与学存在一定脱节第39页
        (四)教师参与积极度有待提高第39-40页
        (五)学员学习过程差强人意第40-41页
        (六)学员的学校认同度不够第41页
    二、原因分析第41-44页
        (一)政府绩效管理与农民教育效益的矛盾第41-42页
        (二)学校专业建设与农民教育持续性的矛盾第42页
        (三)教学内容体系化与个体学习偏好化的矛盾第42页
        (四)教师专业素养与“农”字专业需求的矛盾第42-43页
        (五)学习价值取向与学历现实需求的矛盾第43页
        (六)校园文化需求高与参与可能性低的矛盾第43-44页
第五章“校政双系统融合”培养模式完善对策第44-49页
    一、相关政策与制度完善第44-45页
        (一)通过立法固定模式第44页
        (二)地方政府优先扶持第44页
        (三)四方联动众扶众筹第44-45页
    二、教学与师资队伍的提高第45-47页
        (一)以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第45页
        (二)打造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第45-46页
        (三)专业与职业相结合,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第46页
        (四)通过学员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校园文化第46-47页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第47页
        (一)以高级职称和一线的科技人员为主,成立师资库第47页
        (二)注重“三农”研究,提高专业和社会的融合度第47页
    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第47-49页
        (一)加强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第47-48页
        (二)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第48页
        (三)加强学习专业性和社会应用性的融合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洋求实公司成人教育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航空铝合金格栅结构铣削加工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