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 第14-15页 |
1.2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1 水质特点 | 第15页 |
1.2.2 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 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标准 | 第16页 |
1.4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现状 | 第16-18页 |
1.4.1 物化处理法 | 第16-17页 |
1.4.2 土地处理法 | 第17页 |
1.4.3 生物处理法 | 第17-18页 |
1.4.4 组合工艺 | 第18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18-21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5.3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两级A/O-MBR-超滤/反渗透工艺流程介绍 | 第21-22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1 试验用水 | 第22页 |
2.2.2 接种污泥 | 第22-23页 |
2.3 水质检测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常规指标的检测 | 第23页 |
2.3.2 挥发性有机物全分析 | 第23-25页 |
2.4 实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 第25-26页 |
第3章 两级A/O-MBR系统运行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26-46页 |
3.1 生化系统的启动驯化 | 第26-27页 |
3.1.1 系统启动运行 | 第26页 |
3.1.2 系统污泥生物相 | 第26-27页 |
3.2 两级A/O-MBR反应器稳定运行特性分析 | 第27-44页 |
3.2.1 监测指标分析 | 第28-30页 |
3.2.2 溶解性有机物分析 | 第30-32页 |
3.2.3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 第32-43页 |
3.2.4 物料衡算及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两级A/O-MBR系统运行阶段影响因素讨论 | 第46-83页 |
4.1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系统运行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46-65页 |
4.1.1 监测指标分析 | 第46-49页 |
4.1.2 溶解性有机物分析 | 第49-50页 |
4.1.3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 第50-63页 |
4.1.4 物料衡算与污染物去除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4.2 不同硝化液回流比R条件下系统运行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65-82页 |
4.2.1 监测指标分析 | 第65-67页 |
4.2.2 溶解性有机物分析 | 第67-68页 |
4.2.3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 第68-80页 |
4.2.4 物料守恒及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 第80-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微生物种群群落分析 | 第83-91页 |
5.1 分析方法 | 第83-85页 |
5.1.1 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 | 第83-84页 |
5.1.2 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系统分类学 | 第84-85页 |
5.2 微生物种群群落 | 第85-90页 |
5.2.1 种群多样性与丰富度指数 | 第85-86页 |
5.2.2 细菌分类评价 | 第86-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超滤/反渗透组合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91-96页 |
6.1 试验方法与材料 | 第91-92页 |
6.1.1 装置简介 | 第91页 |
6.1.2 进水水质 | 第91-92页 |
6.2 双膜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 第92-95页 |
6.2.1 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92页 |
6.2.2 氮素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92-93页 |
6.2.3 色度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93-94页 |
6.2.4 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94-9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6-10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07-108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