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当前研究不足与本文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混沌图像加密相关理论与概念 | 第13-18页 |
2.1 混沌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2.1.1 混沌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2.1.2 混沌的定义与特征 | 第13-14页 |
2.1.3 Lyapunov指数 | 第14页 |
2.2 图像加密概述 | 第14-17页 |
2.2.1 密码学 | 第14-15页 |
2.2.2 混沌图像加密发展 | 第15页 |
2.2.3 混沌图像加密性能与安全分析 | 第15-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基于SHA-3和多混沌的一次一密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18-29页 |
3.1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8-19页 |
3.1.1 SHA-3 | 第18-19页 |
3.1.2 混沌系统描述 | 第19页 |
3.2 加密算法描述 | 第19-23页 |
3.2.1 加密算法 | 第19-23页 |
3.2.2 解密算法 | 第23页 |
3.3 算法安全性能分析 | 第23-27页 |
3.3.1 密钥空间 | 第24页 |
3.3.2 密钥敏感性 | 第24页 |
3.3.3 直方图 | 第24-25页 |
3.3.4 信息熵 | 第25-26页 |
3.3.5 相关系数 | 第26页 |
3.3.6 抵抗差分攻击能力 | 第26-27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27-29页 |
4 基于伪随机耦合LP时空混沌的图像加密方案 | 第29-46页 |
4.1 一个新的一维Logistic-PWLCM系统 | 第29-32页 |
4.1.1 Logistic和分段线性映射系统 | 第29-30页 |
4.1.2 Logistic映射的安全性问题 | 第30-31页 |
4.1.3 Logistic-PWLCM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 第31-32页 |
4.2 伪随机PCLML时空混沌及其特性 | 第32-36页 |
4.2.1 一个新的伪随机PCLML时空混沌 | 第32-33页 |
4.2.2 Kolmogorov-Sinai熵密度与熵广度 | 第33-34页 |
4.2.3 分岔图 | 第34-35页 |
4.2.4 耦合格子互信息 | 第35-36页 |
4.3 PCLML时空混沌和LP系统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 第36-40页 |
4.3.1 加密算法设计 | 第36页 |
4.3.2 密钥生成 | 第36-37页 |
4.3.3 随机像素添加 | 第37-38页 |
4.3.4 矩阵模M变换和行置乱 | 第38-40页 |
4.3.5 S-Box替换和异或操作 | 第40页 |
4.3.6 解密结果 | 第40页 |
4.4 算法安全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4.4.1 密钥空间和敏感性分析 | 第41页 |
4.4.2 直方图 | 第41-42页 |
4.4.3 信息熵 | 第42页 |
4.4.4 相关系数 | 第42-43页 |
4.4.5 抵抗噪声和数据丢失鲁棒性 | 第43页 |
4.4.6 差分攻击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基于多混沌混合耦合映射格子的图像加密方案 | 第46-58页 |
5.1 一种新的多混沌混合耦合映射格子时空混沌模型 | 第46-48页 |
5.1.1 多混沌混合耦合映射格子模型的定义 | 第46-47页 |
5.1.2 MCML系统的分岔图 | 第47页 |
5.1.3 MCML系统的Lyapunov指数 | 第47-48页 |
5.2 相关方法介绍 | 第48-51页 |
5.2.1 密钥绑定与分发规则 | 第48-49页 |
5.2.2 增强的扩散操作 | 第49-50页 |
5.2.3 比特级别的Z形置乱方法 | 第50-51页 |
5.3 基于MCML系统的加密算法设计 | 第51-52页 |
5.4 算法安全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5.4.1 密钥空间和敏感性分析 | 第53页 |
5.4.2 直方图 | 第53页 |
5.4.3 信息熵 | 第53-55页 |
5.4.4 相关系数 | 第55页 |
5.4.5 抵抗噪声和数据丢失鲁棒性 | 第55-56页 |
5.4.6 差分攻击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