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概述 | 第17-21页 |
2.1.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特征 | 第17-18页 |
2.1.3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范围 | 第18-21页 |
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21-23页 |
2.2.1 关联风险 | 第21页 |
2.2.2 投资风险 | 第21-22页 |
2.2.3 财务风险 | 第22页 |
2.2.4 政策法律风险 | 第22-23页 |
2.3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2.3.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第23页 |
2.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3-24页 |
2.3.3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5-35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25-29页 |
3.1.1 .收入结构现状 | 第26-28页 |
3.1.2 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29页 |
3.1.3 监管体系现状 | 第29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2.1 缺乏专业性与整体性的风险防控体系 | 第29-30页 |
3.2.2 风险文化冲突 | 第30-31页 |
3.2.3 风险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32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3.1 银行自律监管能力不足 | 第32-33页 |
3.3.2 外部环境尚未成熟 | 第33页 |
3.3.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3-35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国际考察 | 第35-43页 |
4.1 美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考察 | 第35-39页 |
4.1.1 美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历史沿革 | 第35-36页 |
4.1.2 美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 | 第36-39页 |
4.1.3 美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控的启示 | 第39页 |
4.2 德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考察 | 第39-43页 |
4.2.1 德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历史沿革 | 第40页 |
4.2.2 德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 | 第40-41页 |
4.2.3 德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控的启示 | 第41-43页 |
第5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 第43-50页 |
5.1 加强行业监管 | 第43-44页 |
5.1.1 完善金融市场准入机制 | 第43页 |
5.1.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43-44页 |
5.1.3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 第44页 |
5.2 强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5.2.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5.2.2 构建专业化风险防控体系 | 第45页 |
5.2.3 重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文化 | 第45-46页 |
5.2.4 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 第46页 |
5.3 建立主要投行业务风险防控屏障 | 第46-50页 |
5.3.1 项目融资业务的风险防控 | 第46-47页 |
5.3.2 银团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 | 第47-48页 |
5.3.3 企业并购重组业务的风险防控 | 第48页 |
5.3.4 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防控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