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基本问题概述及无效的情形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基本问题概述 | 第13-17页 |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几种情形 | 第17-22页 |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 | 第17页 |
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 | 第17-18页 |
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 | 第18-20页 |
四、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 | 第20页 |
五、其他可能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后果分析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通常情况下合同无效的处理原则 | 第22页 |
第二节 合同无效对确定工程价款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合同无效对逾期支付工程款利息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四节 合同无效对延误工期索赔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五节 合同无效对工程质量索赔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六节 合同无效导致一定情形下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 第29页 |
第七节 合同无效可能产生的其他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如何在维护实际施工人利益与建立良性行业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当前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法规尚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关于分包的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三、因合同无效实际施工人获得超合同预期的利益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对于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处理方式的建议 | 第35-37页 |
一、对于资质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议 | 第35页 |
二、对于分包法律法规的建议 | 第35-36页 |
三、对于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如何平衡各方主体权益的建议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