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林木种子园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1.1 国外种子园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1.2 国内种子园研究概况 | 第9页 |
1.2 林木良种的重要性 | 第9-11页 |
1.2.1 国外林木良种选育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林木良种选育现状 | 第10-11页 |
1.3 林木测定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1 无性系测定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2 子代测定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4 种子园促进开花结实技术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白桦种子园母树测定 | 第15-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1.1 材料 | 第15页 |
2.1.2 方法 | 第15-16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1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7页 |
2.2.1 白桦母树的花期物候的特性 | 第16-19页 |
2.2.2 白桦母树的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 | 第19-21页 |
2.2.3 白桦母树的生长及材性测定 | 第21-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白桦种子园母树无性系测定 | 第28-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1 材料 | 第28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2.1 无性系间苗高、地径、节间距和侧枝数的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无性系间苗高、地径和节间距的多种比较 | 第30-33页 |
3.2.3 隶属函数法无性系生长比较 | 第33-34页 |
3.2.4 参试无性系的苗高生长模型的建立与拟合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白桦种子园母树子代苗期测定 | 第38-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4.1.1 材料 | 第38页 |
4.1.2 方法 | 第38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园中母树子代苗期测定(2014年) | 第40-41页 |
4.2.2 园中母树子代苗期测定(2015年)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施加赤霉素对白桦开花结实的影响 | 第44-4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5.1.1 材料及设计 | 第44页 |
5.1.2 方法 | 第44页 |
5.1.3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5.2.1 赤霉素处理对白桦雄花序的影响 | 第45页 |
5.2.2 赤霉素处理对白桦雌花序的影响 | 第45页 |
5.2.3 赤霉素对种子产量及果穗鲜重的影响 | 第45-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6.1 讨论 | 第48-50页 |
6.1.1 种子园子代测定的重要性 | 第48页 |
6.1.2 种子园无性系测定的重要性 | 第48-49页 |
6.1.3 提高母树种子产量的措施 | 第49页 |
6.1.4 种子园母树评价的意义 | 第49-50页 |
6.2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