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的广东难民救济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 二、 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 三、 研究目的、方法和材料 | 第16-17页 |
| 四、 相关概念及其他说明 | 第17-18页 |
| 五、 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战乱与窘境:广东难民救济背景 | 第20-38页 |
| 第一节 广东难民救济的缘起 | 第20-25页 |
| 一、 复杂的社会局势 | 第20-24页 |
| 二、 重要的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广东难民灾况 | 第25-33页 |
| 一、 不断的战乱 | 第26-28页 |
| 二、 频繁的灾祸 | 第28-30页 |
| 三、 难民的惨况 | 第30-33页 |
| 第三节 广东难民救济的条件 | 第33-38页 |
| 一、 源远流长的慈善传统与近代慈善新发展 | 第33-34页 |
| 二、 战前经济的发展 | 第34-36页 |
| 三、 急公好义的侨民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为政以德:广东官方的难民救济 | 第38-62页 |
| 第一节 广东国统区的官方难民救济 | 第38-53页 |
| 一、 难民救济政策的出台和机构的设立 | 第38-44页 |
| 二、 救济难民具体措施 | 第44-52页 |
| 三、 广东国统区政府救济难民工作之评价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广东沦陷区政府的难民救济 | 第53-62页 |
| 一、 广东日伪政府统治下的沦陷区 | 第54-55页 |
| 二、 广东日伪政府统治下的难民救济 | 第55-59页 |
| 三、 广东日伪政府难民救济评价 | 第59-62页 |
| 第三章 博施济众:广东民间的难民救济 | 第62-75页 |
| 第一节 广东民间难民救济力量 | 第62-68页 |
| 一、 传统各代表救济力量 | 第62-64页 |
| 二、 现代的难民救济力量 | 第64-66页 |
| 三、香港各救济团体及海外华侨 | 第66-68页 |
| 第二节 广东民间难民救济活动 | 第68-72页 |
| 一、 施粥赠粮 | 第69-70页 |
| 二、 医疗卫生 | 第70-71页 |
| 三、 教育与职业介绍 | 第71-72页 |
| 第三节 关于广东民间难民救济的若干思考 | 第72-75页 |
| 第四章 生机与困境:广东难民救济的评述 | 第75-86页 |
| 第一节 广东难民救济的显著特征 | 第75-79页 |
| 一、 地理优势带来的便利 | 第75-76页 |
| 二、 民间救济力量兴盛 | 第76页 |
| 三、 寓“抗战建国”于难民救济 | 第76-79页 |
| 第二节 广东难民救济的评价 | 第79-82页 |
| 第三节 广东难民救济的若干反思 | 第82-86页 |
| 结语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后记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