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偏振图像的伪彩色增强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1-12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偏振光学第13-22页
    2.1 光的偏振特性第13页
    2.2 偏振光的描述第13-16页
        2.2.1 琼斯矢量法第14页
        2.2.2 邦加球表示法第14-15页
        2.2.3 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第15-16页
    2.3 偏振图像获取实验第16-19页
        2.3.1 实验光学系统及设备参数第16-17页
        2.3.2 实验步骤第17-19页
    2.4 偏振图像伪彩色增强的质量评价第19-21页
        2.4.1 视觉舒适度第20页
        2.4.2 客观参数评价法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图像的伪彩色编码第22-33页
    3.1 颜色空间模型第22-24页
        3.1.1 RGB颜色模型第22-23页
        3.1.2 HSI颜色模型第23-24页
        3.1.3 HSV颜色空间模型第24页
    3.2 颜色空间模型的彩色转换第24-25页
        3.2.1 HSI到RGB颜色空间的转换第24页
        3.2.2 HSV到RGB颜色空间的转换第24-25页
    3.3 常见的伪彩色编码第25-32页
        3.3.1 灰度分层法第25-27页
        3.3.2 灰度-彩色变换法第27-29页
        3.3.3 频域变换法第29-30页
        3.3.4 基于像素自身变换的伪彩色编码第30-31页
        3.3.5 基于HSI颜色空间的伪彩色编码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偏振参量组合的伪彩色增强第33-50页
    4.1 偏振参量图像的伪彩色编码第33-38页
        4.1.1 偏振度图像的伪彩色编码第33-35页
        4.1.2 偏振角图像的伪彩色编码第35-36页
        4.1.3 椭圆率图像的伪彩色编码第36-38页
    4.2 阈值的自适应划分第38-43页
        4.2.1 偏振度的自适应划分第39-40页
        4.2.2 偏振角的自适应划分第40-42页
        4.2.3 椭圆率的自适应划分第42-43页
    4.3 基于偏振参量组合和多阈值划分的伪彩色编码第43-48页
        4.3.1 偏振参量组合图像的获取第44-46页
        4.3.2 基于偏振参量组合的伪彩色增强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基于偏振参量融合的伪彩色增强第50-61页
    5.1 常用的偏振融合伪彩色方法第50-53页
        5.1.1 Wolff算法第50页
        5.1.2 基于偏振度线性调制的伪彩色融合算法第50-51页
        5.1.3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HSI空间的伪彩色融合算法第51-52页
        5.1.4 基于HSV空间和图像评价指标调制的偏振融合伪彩色算法第52-53页
    5.2 基于NSCT变换和HSI空间的偏振融合伪彩色增强算法第53-58页
        5.2.1 基于NSCT变换的偏振融合图像获取第53-56页
        5.2.2 基于HSI颜色空间的伪彩色增强方法第56-58页
    5.3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第58-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2页
    6.1 总结第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IS的RGBW四通道插值算法研究及其FPGA实现
下一篇:基于DSP的海天图像实时清晰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