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途径的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1 日本乙型脑炎简介 | 第11-12页 |
1.2 日本乙型脑炎的发现 | 第12页 |
1.3 日本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 第12-15页 |
1.3.1 流行与分布 | 第12-13页 |
1.3.2 乙脑的传播 | 第13-15页 |
1.4 乙型脑炎的病原 | 第15-19页 |
1.4.1 乙脑病毒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1.4.2 乙脑病毒的理化性质 | 第16页 |
1.4.3 乙脑病毒的复制 | 第16-17页 |
1.4.4 乙脑病毒的致病过程 | 第17-19页 |
1.5 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控 | 第19-20页 |
1.6 血脑屏障 | 第20-25页 |
1.6.1 血脑屏障概述 | 第20-22页 |
1.6.2 病原微生物穿越BBB的途径 | 第22-25页 |
1.7 白细胞穿越血管内皮层的机制 | 第25-26页 |
1.8 粘附分子 | 第26-27页 |
1.9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 第27-2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0-4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3.1.1 病毒、细胞和质粒 | 第30页 |
3.1.2 药品和试剂 | 第30-31页 |
3.1.3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31页 |
3.1.4 溶液及其配制 | 第31-32页 |
3.1.5 实验动物和实验所用手术器械 | 第32-33页 |
3.1.6 重要仪器及设备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43页 |
3.2.1 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第33-34页 |
3.2.2 JEV-P3株的扩增与滴定 | 第34-35页 |
3.2.3 动物饲养及攻毒 | 第35页 |
3.2.4 脑组织和脊髓的取材、固定 | 第35-36页 |
3.2.5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3.2.6 JEV感染bEnd.3细胞 | 第36-37页 |
3.2.7 免疫组化 | 第37页 |
3.2.8 组织和细胞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3.2.9 反转录PCR | 第38-39页 |
3.2.10 荧光定量PCR | 第39页 |
3.2.11 WesternBlot | 第39-40页 |
3.2.12 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13 细胞表面染色 | 第41页 |
3.2.14 流式细胞术数据分析 | 第41页 |
3.2.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2.16 手术器械消毒 | 第41页 |
3.2.17 实验动物及废物无害化处理 | 第41-4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4.1 JEV-P3株病毒毒价的测定 | 第43页 |
4.2 JEV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 | 第43-45页 |
4.3 JEV对免疫细胞的感染 | 第45-48页 |
4.4 免疫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 | 第48-50页 |
4.5 免疫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 | 第50-51页 |
4.6 JEV感染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 第51-53页 |
5 讨论 | 第53-56页 |
5.1 JEV的神经入侵途径 | 第54页 |
5.2 外周免疫细胞中JEV的感染 | 第54-55页 |
5.3 JEV感染对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 第55页 |
5.4 bEnd.3对T细胞和和单核细胞的粘附 | 第55-56页 |
5.5 JEV感染诱导粘附分子表达上调 | 第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