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20页 |
1.1 癌症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1 癌症的病因及治疗 | 第12页 |
1.1.2 癌症的用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 Α-蒎烯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α-蒎烯的抗肿瘤活性 | 第13-14页 |
1.2.2 α-蒎烯的其他药理活性 | 第14-15页 |
1.3 Α-蒎烯衍生物合成相关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α-蒎烯环氧类衍生物 | 第15页 |
1.3.2 α-蒎烯开环氧化类衍生物 | 第15-16页 |
1.3.3 α-蒎烯异构化衍生物 | 第16页 |
1.3.4 α-蒎烯保留双环氧化类衍生物 | 第16-17页 |
1.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17-19页 |
1.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原理与分类 | 第17-18页 |
1.4.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常用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1 分子对接 | 第18页 |
1.4.2.2 活性位点分析 | 第18页 |
1.4.2.3 分子动力学 | 第18-19页 |
1.5 Α-蒎烯衍生物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3 拟解决难题 | 第19-20页 |
第二章 Α-蒎烯衍生物的合成与鉴定 | 第20-31页 |
2.1 Α-蒎烯衍生物的设计 | 第20-23页 |
2.1.1 α-蒎烯基团修饰位点的选择 | 第20页 |
2.1.2 目标基团的选择 | 第20-21页 |
2.1.3 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21-23页 |
2.1.4 小结 | 第23页 |
2.2 Α-蒎烯衍生物的合成 | 第23-27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24-27页 |
2.3 Α-蒎烯衍生物的条件优化 | 第27-28页 |
2.3.1 氯化亚砜酯化法反应条件筛选 | 第27页 |
2.3.2 Steglich酯化法法反应条件筛选 | 第27-28页 |
2.3.3 两种酯化法的条件筛选和比较 | 第28页 |
2.4 结果 | 第28-30页 |
2.4.1 显色反应 | 第28页 |
2.4.2 色谱鉴定 | 第28-30页 |
2.5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Α-蒎烯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31-4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3.1.1 细胞系 | 第31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31-33页 |
3.2 肿瘤细胞培养 | 第33-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42页 |
3.3.1 MTT比色法进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 | 第34页 |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 | 第34-35页 |
3.3.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35-36页 |
3.3.4 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36页 |
3.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 | 第36-39页 |
3.3.6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 | 第39-4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2-49页 |
3.4.1 MTT比色法进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 | 第42页 |
3.4.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 | 第42-43页 |
3.4.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43-45页 |
3.4.4 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45页 |
3.4.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 | 第45-48页 |
3.4.6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 | 第48-49页 |
第四章 Α-蒎烯衍生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49-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2 实验验方法 | 第49-53页 |
4.2.1 裸鼠荷瘤检测衍生物活性 | 第49-50页 |
4.2.2 裸鼠组织HE染色检测 | 第50-52页 |
4.2.3 裸鼠肿瘤组织免疫染色检测 | 第52-5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3-58页 |
4.3.1 裸鼠荷瘤检测衍生物活性 | 第53-54页 |
4.3.2 裸鼠组织HE染色检测 | 第54-57页 |
4.3.3 裸鼠肿瘤组织免疫染色检测 | 第57-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Α-蒎烯衍生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59-64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5.1.1 分子对接 | 第59页 |
5.1.2 分子动力学 | 第59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5.2.1 分子对接 | 第59-60页 |
5.2.2 分子动力学 | 第60-62页 |
5.3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相关化合物色谱图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