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课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经验法 | 第10页 |
1.2.2 解析法 | 第10-11页 |
1.2.3 数值法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弹丸侵彻多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14-28页 |
2.1 建立弹丸侵彻钢筋混凝土多层靶板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14-15页 |
2.1.1 钢筋混凝土靶板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2.1.2 模型的单元类型 | 第15页 |
2.1.3 钢筋的材料模型 | 第15页 |
2.1.4 混凝土材料模型 | 第15页 |
2.2 弹丸斜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试验验证 | 第15-24页 |
2.2.1 验证试验背景介绍 | 第15-16页 |
2.2.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6-19页 |
2.2.3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9-24页 |
2.3 弹丸斜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与素混凝土靶的对比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弹丸非正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8-105页 |
3.1 弹丸姿态角、攻角和倾角的定义 | 第28-29页 |
3.2 倾角对弹丸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29-42页 |
3.2.1 弹丸倾角为10°的侵彻 | 第29-31页 |
3.2.2 弹丸倾角为15°的侵彻 | 第31-33页 |
3.2.3 弹丸倾角为20°的侵彻 | 第33-35页 |
3.2.4 弹丸倾角为25°的侵彻 | 第35-37页 |
3.2.5 弹丸倾角为30°的侵彻 | 第37-38页 |
3.2.6 弹丸不同倾角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38-42页 |
3.3 攻角对弹丸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42-56页 |
3.3.1 弹丸攻角为1°的侵彻 | 第43-45页 |
3.3.2 弹丸攻角为2°的侵彻 | 第45-47页 |
3.3.3 弹丸攻角为3°的侵彻 | 第47-49页 |
3.3.4 弹丸攻角为4°的侵彻 | 第49-51页 |
3.3.5 弹丸攻角为5°的侵彻 | 第51-53页 |
3.3.6 弹丸不同攻角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53-56页 |
3.4 初速度对带攻角弹丸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56-66页 |
3.4.1 初速度为600m/s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57-59页 |
3.4.2 初速度为800m/s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59-61页 |
3.4.3 初速度为1200m/s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61-62页 |
3.4.4 不同初速度下带攻角弹丸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62-66页 |
3.5 靶板厚度对带攻角弹丸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66-73页 |
3.5.1 靶板厚度为200mm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66-68页 |
3.5.2 靶板厚度为400mm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68-70页 |
3.5.3 不同靶板厚度下带攻角弹丸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70-73页 |
3.6 靶板间距对带攻角弹丸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73-80页 |
3.6.1 靶板间距为2000mm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73-75页 |
3.6.2 靶板间距为4000mm的带攻角弹丸侵彻 | 第75-77页 |
3.6.3 不同靶板间距下带攻角弹丸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77-80页 |
3.7 倾角-攻角联合侵彻四层钢筋混凝土靶板的影响规律 | 第80-103页 |
3.7.1 弹丸20°倾角1°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81-83页 |
3.7.2 弹丸20°倾角2°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83-85页 |
3.7.3 弹丸20°倾角3°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85-87页 |
3.7.4 弹丸20°倾角-1°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87-89页 |
3.7.5 弹丸20°倾角-2°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89-91页 |
3.7.6 弹丸20°倾角-3°攻角下的侵彻效应 | 第91-93页 |
3.7.7 不同攻角下初始倾角为20°的弹丸侵彻规律的分析 | 第93-10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4 建立GA-BP神经网络的弹丸侵彻钢筋混凝土多层靶的预测模型 | 第105-126页 |
4.1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 | 第105-108页 |
4.1.1 BP神经网络概况 | 第105-106页 |
4.1.2 遗传算法 | 第106-107页 |
4.1.3 GA-BP模型 | 第107-108页 |
4.2 建立弹丸侵彻钢筋混凝土多层靶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108-120页 |
4.2.1 训练样本的选取及处理 | 第108-117页 |
4.2.2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第117-118页 |
4.2.3 初始化参数的定义 | 第118-119页 |
4.2.4 训练函数的选择 | 第119-120页 |
4.3 GA-BP神经网络的训练、预测及结果分析 | 第120-125页 |
4.3.1 GA-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 第120-122页 |
4.3.2 GA-BP神经网络预测及结果分析 | 第122-123页 |
4.3.3 考虑失效效应的GA-BP模型的优化 | 第123-12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126-128页 |
5.2 本文的局限性和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5页 |
附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