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概述 | 第12-15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2-13页 |
2.金融消费者的范围 | 第13页 |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阶段 | 第13-15页 |
1.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阶段 | 第13-14页 |
2.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 | 第14页 |
3.美国互联网金融的成熟阶段 | 第14-15页 |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 | 第15-19页 |
(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 第15-16页 |
1.知情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2.知情权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 第16页 |
(二)“信息披露”模式 | 第16-19页 |
1.加大信息的输出量 | 第16-17页 |
2.提高信息的输入量 | 第17-18页 |
3.“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 | 第18-19页 |
三、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 第19-23页 |
(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 | 第19-20页 |
1.隐私权的概念 | 第19页 |
2.隐私权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 第19-20页 |
(二)美国隐私保护的“公私有别” | 第20-23页 |
1.私权领域中隐私保护重点的转移 | 第20-22页 |
2.公权领域中隐私信息保护的冲突 | 第22-23页 |
四、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财产权保护 | 第23-26页 |
(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财产权 | 第23-24页 |
1.财产权的概念 | 第23-24页 |
2.财产权倾斜保护的必要性 | 第24页 |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财产权保护 | 第24-26页 |
1.资金第三方托管制度 | 第24-25页 |
2.仲裁方式线上化 | 第25-26页 |
五、中国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建议 | 第26-32页 |
(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26-28页 |
1.“信息披露”义务履行不到位 | 第27页 |
2.“公权力”的隐私泄露风险和隐私保护重点错位 | 第27-28页 |
3.资金存管的保护不足 | 第28页 |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建议 | 第28-30页 |
1.建立消费者甄别信息能力分级制度 | 第28-29页 |
2.建立互联网金融失信“违规披露”黑名单制度 | 第29-30页 |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建议 | 第30-31页 |
1.转移隐私保护的重点 | 第30页 |
2.设立消费者隐私保护委员会 | 第30-31页 |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财产权保护建议 | 第31-32页 |
1.由资金存管到资金托管 | 第31页 |
2.完善和推广在线仲裁制度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