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古代神话人物的形象塑造在现当代舞蹈艺术作品中的渊源 | 第14-17页 |
第一节 古代神话人物形象塑造的渊源 | 第14-15页 |
一、我国封建时期人物形象塑造 | 第14页 |
二、我国近现代人物形象塑造 | 第14-15页 |
三、我国现代人物形象塑造 | 第15页 |
第二节 古代神话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满足大众精神审美与需求 | 第15-16页 |
二、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古代神话人物“钟馗”形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钟馗”形象的文化内涵 | 第17-21页 |
一、钟馗形象的本真 | 第18页 |
二、钟馗形象的文化精神 | 第18-19页 |
三、钟馗形象的审美意蕴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钟馗形象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塑造 | 第21-26页 |
一、文学作品中的钟馗形象 | 第21-22页 |
二、绘画作品中的钟馗形象 | 第22-23页 |
三、戏曲作品中的钟馗形象 | 第23页 |
四、雕塑作品中的钟馗形象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舞蹈艺术作品《钟馗》人物形象塑造的解析 | 第26-35页 |
第一节 独特性形象设计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典型性故事情节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准确性动作语汇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创新性艺术手段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古代神话人物形象塑造在现当代舞蹈艺术作品中的启示 | 第35-46页 |
第一节 择善而从——多门类艺术创作的启示 | 第35-37页 |
一、以“而从”的态度学习 | 第35页 |
二、以“择善”的态度借鉴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革故鼎新——形象塑造方法的创新 | 第37-44页 |
一、人物形象的设计 | 第37-38页 |
二、故事情节的选取 | 第38-40页 |
三、动作语汇的创新 | 第40-42页 |
四、艺术手段的辅充 | 第42-44页 |
第三节 集腋成裘——编导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44-46页 |
一、艺术修养 | 第44页 |
二、专业素养 | 第44-45页 |
三、创新意识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