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7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2-28页 |
1.1.1 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及危害 | 第12-16页 |
1.1.2 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 | 第16-2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44页 |
1.2.1 流速对DNAPLs运移的影响 | 第29页 |
1.2.2 介质非均质性对DNAPLs运移的影响 | 第29-31页 |
1.2.3 DNAPLs污染修复研究现状 | 第31-4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44-4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44-46页 |
1.3.2 创新点 | 第46-4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6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48-50页 |
2.1.2 光透射监测系统 | 第50-52页 |
2.1.3 图像分析方法 | 第52-54页 |
2.2 空间矩方法 | 第54页 |
2.3 多相流数值模拟简介 | 第54-61页 |
2.3.1 T2VOC程序概述 | 第54-59页 |
2.3.2 随机模拟方法—顺序高斯模拟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典型DNAPL运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第61-75页 |
3.1 实验过程 | 第61-6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3-74页 |
3.2.1 流速对PCE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63-66页 |
3.2.2 流速及非均质性对PCE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66-70页 |
3.2.3 空间矩分析 | 第70-74页 |
3.3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DNAPLs运移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5-90页 |
4.1 数值模型与渗透率随机场 | 第75-78页 |
4.1.1 多相流数值模型概况 | 第75-77页 |
4.1.2 渗透率随机场 | 第77-78页 |
4.1.3 DNAPLs物理化学性质 | 第7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8-89页 |
4.2.1 单个渗透率随机场探讨流速对PCE运移的影响 | 第78-81页 |
4.2.2 单个渗透率随机场探讨粘滞性对DNAPLs运移的影响 | 第81-83页 |
4.2.3 多个渗透率随机场统计流速对PCE运移的影响 | 第83-89页 |
4.3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增强型冲洗修复 | 第90-112页 |
5.1 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 | 第91-95页 |
5.1.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依据 | 第91-92页 |
5.1.2 Tween 80表面活性剂 | 第92-93页 |
5.1.3 临界胶束浓度 | 第93-94页 |
5.1.4 Tween 80的增溶与吸附 | 第94-95页 |
5.2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95-98页 |
5.2.1 砂箱冲洗实验 | 第95-97页 |
5.2.2 PCE测定方法 | 第97-9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1页 |
5.3.1 初始污染源区结构 | 第98-100页 |
5.3.2 PCE去除效率评估 | 第100-107页 |
5.3.3 PCE出流体积 | 第107-110页 |
5.3.4 污染源区结构变化 | 第110-111页 |
5.4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活化过硫酸钠氧化联合修复 | 第112-138页 |
6.1 过硫酸钠活化高级氧化技术 | 第113-114页 |
6.1.1 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 | 第113-114页 |
6.1.2 增溶-氧化修复机理 | 第11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14-119页 |
6.2.1 批降解实验 | 第114-115页 |
6.2.2 砂箱冲洗实验 | 第115-117页 |
6.2.3 PS与Cl-测定方法 | 第117-11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33页 |
6.3.1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6.3.2 初始污染源区结构 | 第121-123页 |
6.3.3 NAPLs去除效率评估 | 第123-130页 |
6.3.4 NAPLs出流体积 | 第130-133页 |
6.4 Tween 80-过硫酸钠联合修复与Tween 80增溶修复比较 | 第133-137页 |
6.5 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8-140页 |
7.1 结论 | 第138-139页 |
7.2 建议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