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局部放电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脉冲电流法 | 第11-12页 |
| 1.2.2 超高频检测法 | 第12页 |
| 1.2.3 超声波检测法 | 第12-13页 |
| 1.2.4 其他检测法 | 第13页 |
| 1.3 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1 宽带检测法和窄带检测法 | 第14-15页 |
| 1.3.2 超高频天线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局部放电超高频法检测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2.1 局放的超高频信号产生机理和辐射特性 | 第17-19页 |
| 2.1.1 超高频信号产生机理 | 第17页 |
| 2.1.2 超高频信号辐射特性 | 第17-19页 |
| 2.2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及多频带实现方式 | 第19-21页 |
| 2.2.1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2.2.2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 第20-21页 |
| 2.2.3 微带天线多频带方式 | 第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多频带微带天线仿真与制作 | 第22-46页 |
| 3.1 天线概述 | 第22-24页 |
| 3.1.1 天线的设计要求 | 第22页 |
| 3.1.2 天线的性能参数 | 第22-24页 |
| 3.2 天线理论设计 | 第24-32页 |
| 3.2.1 介质基板材料选择 | 第25页 |
| 3.2.2 单极子长度和位置选择 | 第25-28页 |
| 3.2.3 馈线方式和长度选择 | 第28-31页 |
| 3.2.4 接地面尺寸选择 | 第31-32页 |
| 3.3 天线结构参数优化 | 第32-44页 |
| 3.3.1 各贴片长度分段优化 | 第34-39页 |
| 3.3.2 馈线宽度优化 | 第39页 |
| 3.3.3 介质基板厚度优化 | 第39-40页 |
| 3.3.4 接地面长度优化 | 第40-41页 |
| 3.3.5 优化后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3.4 天线实物制作和驻波比特性实测 | 第44-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超高频检测局部放电的试验研究 | 第46-57页 |
| 4.1 试验系统及原理 | 第46-47页 |
| 4.2 油中四种放电模型下超高频实测信号及其频谱分析 | 第47-52页 |
| 4.2.1 放电模型制作 | 第47-48页 |
| 4.2.2 局放超高频检测分析 | 第48-52页 |
| 4.3 针板放电模型下超高频检测的研究 | 第52-56页 |
| 4.3.1 不同测试距离的影响 | 第52-53页 |
| 4.3.2 不同放电间隙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3.3 不同放电电压的影响 | 第54页 |
| 4.3.4 不同放电介质的影响 | 第54-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