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小说研究 | 第10-11页 |
二、散文研究 | 第11-13页 |
三、关于“性灵”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思想成因和品格表现 | 第16-34页 |
第一节 “性灵”的发展及具体内涵特征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思想成因 | 第18-25页 |
一、传统思想 | 第18-20页 |
二、现代思想 | 第20-21页 |
三、上善若水 | 第21-23页 |
四、人生体验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品格表现 | 第25-34页 |
一、修辞立其诚 | 第26-27页 |
二、发乎于情 | 第27-29页 |
三、灵趣 | 第29-32页 |
四、人生百态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艺术表现 | 第34-50页 |
第一节 率性而为,随物赋形 | 第35-39页 |
一、结构松散 | 第36-38页 |
二、叙述自然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淡化情节重意境 | 第39-43页 |
一、淡化情节 | 第39-41页 |
二、注重意境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诗性语言构建 | 第43-50页 |
一、诗性语言的成分 | 第44-46页 |
二、诗性语言的组合 | 第46-50页 |
第三章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具体形象 | 第50-59页 |
第一节 日常生活和普通人事 | 第50-54页 |
一、写日常生活 | 第50-52页 |
二、普通人事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性灵女子 | 第54-59页 |
一、性灵女子的类型特征 | 第55-57页 |
二、与同时代的作家比较 | 第57-58页 |
三、汪曾祺的继承与超越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汪曾祺地位及其作品中“性灵”的影响 | 第59-66页 |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汪曾祺作品中的“性灵”影响 | 第62-66页 |
一、影响新时期作家的创作 | 第62-63页 |
二、影响读者的思想 | 第63-64页 |
三、影响社会的现实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A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风雨同舟路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