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唇兰和滇皂荚两种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耳唇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25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15-22页 |
1.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5页 |
1.2.2 提取与分离 | 第15-17页 |
1.2.3 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17-22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第2章 滇皂荚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5-50页 |
2.1 引言 | 第25-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43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2.2.2 提取与分离 | 第29-33页 |
2.2.3 化合物波谱数据 | 第33-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第3章 皂荚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50-74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皂荚属化学成分 | 第50-70页 |
3.2.1 从花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 第50-52页 |
3.2.2 从叶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 第52-54页 |
3.2.3 从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 第54-55页 |
3.2.4 从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 第55-63页 |
3.2.5 从刺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 第63-70页 |
3.3 药理活性 | 第70-73页 |
3.3.1 抗肿瘤活性 | 第70-71页 |
3.3.2 抗炎活性 | 第71-72页 |
3.3.3 抗变态反应活性 | 第72页 |
3.3.4 抗菌活性 | 第72页 |
3.3.5 止痛活性 | 第72页 |
3.3.6 抗突变活性 | 第72页 |
3.3.7 其他活性 | 第72-73页 |
3.4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附录 | 第8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