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家庭养老:文化模式和养老方式 | 第10-11页 |
1.2.2 自我养老 | 第11-12页 |
1.2.3 “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传统与变迁 | 第12-17页 |
1.3.2 西方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 第17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调查地点的选择 | 第18-21页 |
第2章 从“依赖子女”到“更加独立”: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 | 第21-31页 |
2.1 “从子居”到“单过”——Z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转变 | 第21-23页 |
2.1.1 何为“单过” | 第21-22页 |
2.1.2 Z村老年人的“单过” | 第22-23页 |
2.2 “家庭单一依赖”到“资源多元获取”——Z村老年人养老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 | 第23-28页 |
2.2.1 “吃饭花钱”不再单靠子女 | 第23-26页 |
2.2.2 “生活自理”与“寂寞独坐”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第3章 自我养老的现代需求与传统资源 | 第31-45页 |
3.1 家庭的现代化与社会的压力 | 第31-36页 |
3.1.1 私人生活转型与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 | 第31-34页 |
3.1.2 年轻一代外流与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 | 第34-36页 |
3.2 家庭主义传统的延续:老年人低层次物质需求及“子女为主”的观念 | 第36-42页 |
3.2.1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养老观——低层次物质需求下的生活 | 第36-39页 |
3.2.2 老年人“知足常乐,子女为重”的行动逻辑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4章 农村老年人赡养的困境 | 第45-53页 |
4.1 情感维度缺失——自我养老的发展限度 | 第45-46页 |
4.2 “老了由谁管”——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后的困境 | 第46-50页 |
4.2.1 “家庭”难归:子女无力,老人不忍 | 第47-49页 |
4.2.2 “养老机构”难接受: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与老人的低接受度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7页 |
5.1 自我养老:传统家庭养老变迁下的妥协 | 第53-54页 |
5.2 “折中式”家庭养老与代际情感的回归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