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软件定义路由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19页
    1.2 路由系统面临的挑战第19-2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 文章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第27-38页
    2.1 典型的网络控制机理第27-32页
        2.1.1 纯分布式控制架构第27-28页
        2.1.2 集中式控制架构第28-29页
        2.1.3 分布与集中并行的控制架构第29-30页
        2.1.4 分布与集中弱耦合控制架构第30-31页
        2.1.5 总结与对比第31-32页
    2.2 IP多路径路由机制第32-33页
        2.2.1 旁路技术第32页
        2.2.2 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第32-33页
    2.3 流量工程第33-35页
        2.3.1 IP/ATM流量工程第33页
        2.3.2 MPLS流量工程第33-34页
        2.3.3 SDN流量工程第34-35页
    2.4 数据平面转发机理第35-37页
        2.4.1 基于逻辑功能块的转发平面模型第35-36页
        2.4.2 流策略驱动的转发平面模型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软件定义路由架构第38-49页
    3.1 SDRS路由系统模型第38-41页
        3.1.1 全局网络视图第40-41页
        3.1.2 路由编排能力第41页
        3.1.3 数据平面重构能力第41页
    3.2 SDRS核心机理第41-46页
        3.2.1 自主路由第42-43页
        3.2.2 协同路由第43-44页
        3.2.3 路由策略一致性第44-46页
    3.3 关键技术研究第46-48页
        3.3.1 基于最大多路径覆盖树的路由研究第47页
        3.3.2 轻量级在线流量工程机制研究第47-48页
        3.3.3 基于两阶段的转发实例映射机制第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最大多路径覆盖树的路由机制研究第49-75页
    4.1 问题描述与分析第49-50页
    4.2 SDRS-MMOT机制第50-55页
        4.2.1 集中控制器第51-52页
        4.2.2 网络节点第52-55页
    4.3 最大多路径覆盖树算法第55-63页
        4.3.1 多路径集计算第55-59页
        4.3.2 无环证明第59-62页
        4.3.3 路径权值计算第62-63页
    4.4 路径维护机制第63-68页
        4.4.1 分布路径状态改变第64-66页
        4.4.2 集中路径状态改变第66-68页
    4.5 实验与验证第68-74页
        4.5.1 最大多路径覆盖树算法性能第68-71页
        4.5.2 路由策略部署负载第71页
        4.5.3 端到端的传输性能第71-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轻量级在线流量工程机制研究第75-96页
    5.1 问题分析与描述第75-76页
    5.2 SDRS-LOTE机制第76-82页
        5.2.1 集中控制器第78-79页
        5.2.2 网络节点第79-82页
    5.3 最低代价的流量均衡算法第82-86页
        5.3.1 核心思想第82-83页
        5.3.2 算法具体描述第83-86页
        5.3.3 算法复杂性分析第86页
    5.4 路径维护机制第86-91页
        5.4.1 主路径状态改变第86-87页
        5.4.2 辅路径状态改变第87-89页
        5.4.3 辅路径主动撤销第89页
        5.4.4 路径状态机第89-91页
    5.5 实验与验证第91-95页
        5.5.1 链路带宽利用率第92-93页
        5.5.2 端到端的传输性能第93-95页
    5.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两阶段的转发实例映射机制研究第96-113页
    6.1 问题分析与描述第96-98页
    6.2 两阶段的转发实例映射框架第98-101页
        6.2.1 核心思想第98-99页
        6.2.2 数据平面结构第99-101页
    6.3 数据平面资源模型第101-104页
        6.3.1 物理资源模型第102页
        6.3.2 资源评估模型第102-104页
    6.4 动态迁移机制第104-107页
        6.4.1 无策略逻辑功能块迁移第104-105页
        6.4.2 有策略逻辑功能块迁移第105-107页
    6.5 实验与分析第107-112页
        6.5.1 静态映射算法性能第107-111页
        6.5.2 逻辑功能块迁移时间第111-112页
    6.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SDRS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13-126页
    7.1 系统概述第113-114页
    7.2 实现关键支撑技术第114-119页
        7.2.1 控制平面路由协议环境第115页
        7.2.2 数据平面功能编排环境第115-117页
        7.2.3 数据平面流处理环境第117-118页
        7.2.4 节点内数据模型描述第118-119页
    7.3 性能测试与分析第119-125页
        7.3.1 数据平面性能第119-122页
        7.3.2 路由系统性能第122-125页
        7.3.3 系统管理时间第125页
    7.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30页
    8.1 工作总结第126-127页
    8.2 未来工作第127-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论的异构网络频谱资源管理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存储敏感的云服务优化重部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