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概述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含义和特征 | 第10-12页 |
| 一、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含义 | 第10-11页 |
| 二、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特征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 一、初始探索阶段 | 第12页 |
| 二、确立完善阶段 | 第12-13页 |
| 三、现行法律依据 | 第13页 |
| 第三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性质 | 第13-16页 |
| 一、未成年人收容教养性质之纷争 | 第13-15页 |
| 二、未成年人收容教养性质之界定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现状及问题 | 第16-27页 |
| 第一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现状 | 第16-20页 |
| 一、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样本分析 | 第16-20页 |
| 二、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现实困境 | 第20页 |
| 第二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存在的隐性问题 | 第20-23页 |
| 一、立法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 第20-21页 |
| 二、权利保障机制存在不足 | 第21-22页 |
| 三、制度实际公正存在失衡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存在的显性问题 | 第23-27页 |
| 一、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 | 第23页 |
| 二、实体规定存在诸多不足 | 第23-25页 |
| 三、收容教养执行问题突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类似制度之比较 | 第27-34页 |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制度规定 | 第27-28页 |
| 一、英国的少年教养院及博斯特感化院 | 第27-28页 |
| 二、美国的社区矫正及训练学校 | 第28页 |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制度规定 | 第28-31页 |
| 一、德国的家庭及教养所教养 | 第28-29页 |
| 二、日本的少年院 | 第29-30页 |
| 三、俄罗斯的学校制教养机构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港澳台地区的制度规定 | 第31-32页 |
| 一、香港地区的教导所、更生中心和感化院 | 第31页 |
| 二、澳门地区的感化院 | 第31页 |
| 三、台湾地区的福利或教养机构、感化教育所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类似教养制度比较之启示 | 第32-34页 |
| 一、类似教养制度的简要评析 | 第32页 |
| 二、类似教养制度的有益借鉴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的构想 | 第34-51页 |
| 第一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完善的价值 | 第34-37页 |
| 一、价值功能探析 | 第34-35页 |
| 二、必要性分析 | 第35-36页 |
| 三、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 一、国家亲权原则 | 第37-38页 |
| 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38页 |
| 三、个别化处遇原则 | 第38页 |
| 四、管教结合原则 | 第38-39页 |
| 五、教养系统化原则 | 第39页 |
| 第三节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的完善路径 | 第39-51页 |
| 一、法律规定的系统性改造 | 第39-41页 |
| 二、实体规定的明确性界定 | 第41-45页 |
| 三、程序权益的制度性保障 | 第45-46页 |
| 四、执行工作的体系性完善 | 第46-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