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向域的浅浮雕参数化设计及风格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基于CAD/CAM的浅浮雕设计 | 第13页 |
1.2.2 基于二维图像的浅浮雕设计 | 第13-14页 |
1.2.3 基于三维模型的浅浮雕设计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网格处理相关理论技术 | 第17-28页 |
2.1 数字几何模型的三角网格表示 | 第17-18页 |
2.2 网格简化技术概述 | 第18-21页 |
2.2.1 网格简化技术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8-19页 |
2.2.2 QSlim网格简化算法 | 第19-21页 |
2.3 网格光顺技术概述 | 第21-24页 |
2.3.1 网格光顺技术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21-22页 |
2.3.2 Laplacian网格光顺算法 | 第22-24页 |
2.4 网格参数化概述 | 第24-27页 |
2.4.1 网格参数化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24页 |
2.4.2 LSCM网格参数化算法 | 第24-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法向域的浅浮雕参数化设计 | 第28-45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网格参数化 | 第28-31页 |
3.3 分级光顺提取特征细节 | 第31-36页 |
3.3.1 网格显著度 | 第31-32页 |
3.3.2 网格扭曲度 | 第32-33页 |
3.3.3 焦点区域分级 | 第33-34页 |
3.3.4 分级光顺 | 第34-36页 |
3.4 法向移植构造法向域 | 第36-38页 |
3.5 法向域重建高度场 | 第38-40页 |
3.5.1 法向域优势分析 | 第38页 |
3.5.2 法向域构造梯度场 | 第38-39页 |
3.5.3 泊松重建 | 第39-40页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6.1 分级光顺对浅浮雕参数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2 分级步长对浅浮雕参数化的影响 | 第41页 |
3.6.3 参数化浅浮雕与已有工作成果的对比 | 第41-43页 |
3.6.4 参数化浅浮雕与单一视角浅浮雕的对比 | 第43页 |
3.6.5 参数化设计算法优势分析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法向域的浅浮雕风格化设计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频域高斯分频 | 第45页 |
4.3 双边曲面拟合 | 第45-48页 |
4.3.1 双边滤波 | 第46-47页 |
4.3.2 双边加权 | 第47-48页 |
4.4 法向编辑 | 第48-50页 |
4.4.1 构造法向域 | 第48页 |
4.4.2 法向编辑 | 第48-50页 |
4.5 重建高度场 | 第50-51页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4.6.1 双边曲面拟合对浅浮雕风格的影响 | 第51-52页 |
4.6.2 线性融合比例对浅浮雕风格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3 与传统方法平滑和增强效果的对比 | 第53-54页 |
4.6.4 与已有工作成果的对比 | 第54-58页 |
4.6.5 风格化设计算法优势分析 | 第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