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5-30页 |
1.对本病所属范畴的认识 | 第15-17页 |
2.调肝理肺法治疗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 第17-21页 |
2.1 儿童生理特点 | 第17-19页 |
2.1.1 论肺 | 第17-18页 |
2.1.2 论肝 | 第18-19页 |
2.2 儿童体质特点 | 第19-21页 |
3.调肝理肺法治疗本病的病因学基础 | 第21-25页 |
3.1 感受外邪 | 第21-22页 |
3.2 误治变证 | 第22-23页 |
3.3 饮食失宜 | 第23-25页 |
3.4 情志不畅,化火生风 | 第25页 |
4.调肝理肺法治疗本病的病机学基础 | 第25-28页 |
4.1 肝肺不和,气郁不宣,肝亢风动乃抽动障碍的核心病机 | 第25-28页 |
5.调肝理肺法治疗本病的治疗学基础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0-53页 |
1.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3.临床资料的选择 | 第31-34页 |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一般资料 | 第31页 |
3.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1-34页 |
3.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1-32页 |
3.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2页 |
3.2.3 纳入标准 | 第32-33页 |
3.2.4 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3.2.5 剔除标准 | 第34页 |
3.2.6 脱落标准 | 第34页 |
4.试验设计 | 第34-53页 |
4.1 分组方法 | 第34-35页 |
4.2 治疗方案 | 第35-37页 |
4.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第35页 |
4.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第35-36页 |
4.2.3 治疗疗程 | 第36页 |
4.2.4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36-37页 |
4.3 观察内容与方法 | 第37页 |
4.3.1 观察项目 | 第37页 |
4.3.2 观察方法 | 第37页 |
4.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7-38页 |
4.4.1 抽动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第37-38页 |
4.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38页 |
4.5 不良反应监测 | 第38-39页 |
4.5.1 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 第38-39页 |
4.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9页 |
4.7 临床资料分析 | 第39-52页 |
4.7.1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第39-40页 |
4.7.2 治疗前患儿各观察项目比较 | 第40-42页 |
4.7.3 两组患儿各项目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第42-44页 |
4.7.4 各观察项目治疗后组间疗效比较 | 第44-49页 |
4.7.4.1 治疗后两组患儿抽动总积分组间比较 | 第44页 |
4.7.4.2 治疗后运动型积分组间比较: | 第44-46页 |
4.7.4.3 治疗后发声型积分组间比较: | 第46-49页 |
4.7.5 治疗后中医观察项目组间疗效比较 | 第49-52页 |
4.7.5.1 治疗后两组患儿咽部不适疗效比较 | 第49-50页 |
4.7.5.2 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清嗓疗效比较 | 第50页 |
4.7.5.3 治疗后两组患儿鼻塞流涕疗效比较 | 第50-51页 |
4.7.5.4 治疗后两组患儿头痛头晕疗效比较 | 第51页 |
4.7.5.5 治疗后两组患儿情绪疗效比较 | 第51-52页 |
4.7.5.6 治疗后两组患儿饮食疗效比较 | 第52页 |
4.7.5.7 治疗后两组患儿多汗恶风疗效比较 | 第52页 |
4.8 病例脱落情况及不良反应 | 第52-5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3-61页 |
1.临床观察结果总结 | 第53-54页 |
2.自拟柴胡宣痹汤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肝肺不和证的立题依据 | 第54-60页 |
2.1 自拟柴胡宣痹汤的立法依据 | 第54-55页 |
2.2 方剂的组成和方义 | 第55-60页 |
2.2.1 自拟柴胡宣痹汤的组成和方义 | 第55-58页 |
2.2.2 自拟柴胡宣痹汤加减法的组成和方义 | 第58-60页 |
3.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文献综述 | 第68-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件1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 第84-86页 |
附件2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 第86-87页 |
附件3 不良事件记录表 | 第87-88页 |
附件4 知情同意书 | 第88-89页 |
附件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