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4页
    0.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4-20页
    1.1 构造及油藏特点第14-15页
        1.1.1 构造特征第14页
        1.1.2 储层特征第14页
        1.1.3 流体性质第14-15页
        1.1.4 油藏类型第15页
    1.2 研究区开发概况第15-20页
        1.2.1 开采概况分析第15-16页
        1.2.2 开采阶段划分第16-17页
        1.2.3 现阶段开发主要问题第17-20页
第二章 萨北过渡带储层特征精细描述第20-30页
    2.1 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精细刻画第20-22页
        2.1.1 沉积相类型分析第20页
        2.1.2 测井微相研究第20-21页
        2.1.3 平面微相及单砂体精细刻画第21-22页
    2.2 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第22-25页
    2.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25-30页
        2.3.1 平面非均质性第25-27页
        2.3.2 层间非均质性第27-30页
第三章 微幅度构造类型及精细识别第30-39页
    3.1 精细构造图制作第30-34页
        3.1.1 井震层位标定第30-31页
        3.1.2 层位解释第31-32页
        3.1.3 空间变速度体建立第32-33页
        3.1.4 精细构造成图第33-34页
    3.2 精细微幅度构造识别第34-39页
        3.2.1 微幅度构造划分第34-36页
        3.2.2 微幅度构造的成因第36页
        3.2.3 研究区微幅度构造分类及发育特征第36-39页
第四章 北部过渡带剩余油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及挖潜对策第39-46页
    4.1 剩余油类型第39-42页
        4.1.1 废弃河道遮挡型剩余油第39-40页
        4.1.2 河道边部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第40-41页
        4.1.3 注采井之间砂体连通差型剩余油第41-42页
        4.1.4 微构造型剩余油第42页
    4.2 剩余油潜力分析第42-46页
        4.2.1 注采系统潜力分析第42-43页
        4.2.2 压裂、补孔潜力第43页
        4.2.3 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第43-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套管阀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RTU的分布式智能注水系统设计及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