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及核心要素 | 第12-14页 |
1.3 无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3.1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4-18页 |
1.3.2 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卤氧化物 | 第18-22页 |
1.4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47页 |
1.4.1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 | 第23-37页 |
1.4.2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 | 第37-40页 |
1.4.3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 | 第40-45页 |
1.4.4 聚酰亚胺(PI) | 第45-47页 |
1.5 本论文的指导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7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71-77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71页 |
2.2 样品表征测试条件 | 第71-74页 |
2.2.1 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 X-Ray Diffractometer) | 第71-72页 |
2.2.2 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RSAXS) | 第72页 |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72页 |
2.2.4 元素分析(EA) | 第72页 |
2.2.5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 第72-73页 |
2.2.6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73页 |
2.2.7 比表面积(BET) | 第73页 |
2.2.8 电子能谱(XPS)和价带X射线光电子能谱(VBXPS) | 第73页 |
2.2.9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73页 |
2.2.10 荧光光谱(PL) | 第73-74页 |
2.2.11 电子顺磁共振谱(EPR) | 第74页 |
2.3 光电化学测试 | 第74-75页 |
2.3.1 光电极制备 | 第74页 |
2.3.2 光电流测试 | 第74-75页 |
2.3.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试 | 第75页 |
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75-76页 |
2.4.1 光催化水分解产氢测试 | 第75-76页 |
2.4.2 光催化苄胺氧化偶联反应测试 | 第76页 |
2.5 理论计算 | 第76-77页 |
第三章 (001)晶面优化取向的聚酰亚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77-97页 |
3.1 引言 | 第77-78页 |
3.2 样品制备 | 第78-7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9-93页 |
3.3.1 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79-85页 |
3.3.2 光电特性 | 第85-88页 |
3.3.3 光催化活性 | 第88-9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第四章 溶剂诱导结晶制备高效聚合物光催化材料 | 第97-117页 |
4.1 引言 | 第97-98页 |
4.2 样品制备 | 第9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2页 |
4.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98-105页 |
4.3.2 光电特性 | 第105-111页 |
4.3.3 光催化活性 | 第111-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第五章 苝酰亚胺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光催化苄胺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研究 | 第117-139页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8-11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33页 |
5.3.1 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119-124页 |
5.3.2 光电特性 | 第124-126页 |
5.3.3 光催化活性 | 第126-13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2页 |
本论文中常见术语缩写对照表 | 第142-143页 |
博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和奖励以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43-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