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理论第13-15页
        1.3.1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第13-14页
        1.3.2 “系统理论”第14页
        1.3.3 “优势视角”第14页
        1.3.4 “增能理论”第14-15页
    1.4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4.1 精准扶贫概念第15页
        1.4.2 社会组织定义第15-16页
        1.4.3 社会组织的分类第16-17页
    1.5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解决关键问题第17页
        1.5.1 研究目标第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页
        1.5.3 解决关键问题第17页
    1.6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7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1.7.1 模式创新第18-20页
第二章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第20-25页
    2.1 陕西省社会组织的情况第20页
    2.2 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现状第20-23页
        2.2.1 关中地区第20-21页
        2.2.2 陕北地区第21页
        2.2.3 陕南地区第21页
        2.2.4 帮扶地区第21-22页
        2.2.5 帮扶时间第22页
        2.2.6 受众人数第22-23页
        2.2.7 受众人群第23页
    2.3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特点第23-25页
        2.3.1 动员组织较多第23页
        2.3.2 涵盖领域较广第23-24页
        2.3.3 政府重视度高、起步较早第24-25页
第三章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反思第25-39页
    3.1 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及效果第25-28页
        3.1.1 社会组织具有补充作用第25-26页
        3.1.2 社会组织能够满足扶贫对象的需求第26-27页
        3.1.3 社会组织注重贫困人群精神方面的需求第27页
        3.1.4 社会组织有专业的扶贫技巧和方法第27-28页
    3.2 社会组织在扶贫中扮演的角色第28-31页
        3.2.1 服务提供者第28-29页
        3.2.2 支持者第29页
        3.2.3 资源链接者第29-30页
        3.2.4 管理者第30-31页
    3.3 扶贫的经验第31-33页
        3.3.1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第31页
        3.3.2 培训发掘骨干力量第31-32页
        3.3.3 针对贫困者的需求,提供帮助第32-33页
    3.4 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第33-39页
        3.4.1 机构发展的困难第33-35页
        3.4.2 扶贫项目的困难第35-39页
第四章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第39-51页
    4.1 “骨干+合作社”的扶志模式第39-40页
        4.1.1 淳化县脱贫困奔小康协会扶贫情况第39-40页
    4.2 “工商联+社会组织+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第40-41页
        4.2.1 镇坪县义工协会扶贫情况第40-41页
    4.3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扶智模式第41-43页
        4.3.1 榆林市社会工作协会扶贫情况第41-42页
        4.3.2 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扶贫情况第42-43页
    4.4 立足能力与文化建设的扶志模式第43-46页
        4.4.1 陕西嘉义妇女发展中心扶贫情况第43-45页
        4.4.2 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扶贫情况第45-46页
    4.5 “社区+社区志愿者”扶贫模式第46-47页
        4.5.1 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扶贫情况第46-47页
    4.6 医疗救助服务模式第47-49页
        4.6.1 陕西省秦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扶贫情况第47-49页
    4.7 模式总结第49-51页
第五章 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建议第51-53页
    5.1 社会组织应该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第51页
    5.2 集体发声第51页
    5.3 注重宣传第51页
    5.4 注重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第51-52页
    5.5 多渠道筹措资金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色基因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下一篇:莲湖区城市管理服务标准化公众满意度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