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岩石渗透率非线性有效应力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8页 |
1.2.1 有效应力研究 | 第11-18页 |
1.2.1.1 有效应力的定义 | 第11页 |
1.2.1.2 有效应力实验与理论研究 | 第11-18页 |
1.2.2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研究 | 第18-25页 |
1.2.2.1 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关系 | 第18-22页 |
1.2.2.2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 | 第22-25页 |
1.2.3 孔隙网络模拟研究 | 第25-28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2章 渗透率有效应力理论研究 | 第31-60页 |
2.1 渗透率有效应力 | 第31-33页 |
2.2 粘土矿物裂缝岩石有效应力模型 | 第33-59页 |
2.2.1 粘土矿物椭圆裂缝岩石模型 | 第35-44页 |
2.2.1.1 粘土矿物椭圆裂缝岩石的等效模型 | 第35页 |
2.2.1.2 粘土矿物环的应力函数和位移 | 第35-41页 |
2.2.1.3 岩石环的应力位移 | 第41-44页 |
2.2.2 粘土矿物钉状裂缝岩石模型 | 第44-47页 |
2.2.3 模型参数分析 | 第47-58页 |
2.2.4 有效应力系数与岩石变形特征 | 第58-59页 |
2.3 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渗透率有效应力网络模拟研究 | 第60-75页 |
3.1 网络模拟基础 | 第60-65页 |
3.1.1 逾渗理论 | 第60-61页 |
3.1.2 水电相似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 | 第61-62页 |
3.1.3 孔隙模型及其流动方程 | 第62-65页 |
3.2 三维孔隙网络模型 | 第65页 |
3.3 网络模型方程、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 | 第65-67页 |
3.4 孔隙网络模型模拟 | 第67-73页 |
3.4.1 网络模拟程序设计与编写 | 第67-69页 |
3.4.2 模拟方案和模拟结果 | 第69-73页 |
3.5 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渗透率有效应力实验研究 | 第75-111页 |
4.1 实验岩样 | 第75-89页 |
4.1.1 岩样基本物性 | 第75-76页 |
4.1.2 岩样微观特征 | 第76-89页 |
4.2 实验技术 | 第89-93页 |
4.2.1 实验装置 | 第89-90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90-9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93-96页 |
4.3.1 老化实验结果 | 第93-94页 |
4.3.2 渗透率测试结果 | 第94-96页 |
4.4 K_S计算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96-109页 |
4.4.1 κ_s计算方法 | 第96-98页 |
4.4.2 κ_s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98-108页 |
4.4.2.1 渗透率等值线 | 第98-104页 |
4.4.2.2 κ_s计算结果与特征 | 第104-108页 |
4.4.3 基于κ_s的岩石变形诊断 | 第108-109页 |
4.5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5章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研究 | 第111-134页 |
5.1 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 | 第111-114页 |
5.2 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定量关系 | 第114-120页 |
5.3 应力敏感系数与应力敏感性特征 | 第120-128页 |
5.4 应力敏感模型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 第128-132页 |
5.4.1 单井地质模型 | 第129页 |
5.4.2 数据准备 | 第129-130页 |
5.4.3 考虑应力敏感的单井数值模拟 | 第130-132页 |
5.4.3.1 模拟方案与模拟过程 | 第130页 |
5.4.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30-132页 |
5.5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附录A | 第143-149页 |
附录B | 第149-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170-172页 |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修改确认单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