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表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1.1 杨树概述 | 第8页 |
1.2 遗传连锁图谱(genetic linkage map) | 第8-9页 |
1.3 基本统计学知识与方法 | 第9-10页 |
1.3.1 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 | 第9页 |
1.3.2 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 | 第9页 |
1.3.3 EM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Algorithm) | 第9-10页 |
1.4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概述 | 第10-14页 |
1.4.1 QTL定位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1.4.2 QTL定位的作图群体 | 第11-12页 |
1.4.3 QTL作图的常用统计方法 | 第12-14页 |
1.5 复合区间作图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5.1 多元线性回归 | 第14-15页 |
1.5.2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 | 第15页 |
1.5.3 复合区间作图法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6.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林木QTL复合区间作图统计方法 | 第18-30页 |
2.1 线性回归模型 | 第18页 |
2.2 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 SR) | 第18-19页 |
2.3 全同胞家系标记的分离特点 | 第19-22页 |
2.4 QTL基因型条件概率分布 | 第22-24页 |
2.5 林木QTL复合区间作图统计模型 | 第24-30页 |
第三章 模拟研究与实例分析 | 第30-42页 |
3.1 模拟研究 | 第30-36页 |
3.1.1 参数设置 | 第30-32页 |
3.1.2 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2.实例分析——对杨树生长性状进行QTL定位 | 第36-42页 |
第四章 林木QTL复合区间作图程序包 | 第42-44页 |
4.1 概述 | 第42页 |
4.2 FsQTLCIMmap_1.0 简介 | 第42-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FsQTLCIMmap_1.0 使用指南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