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断裂过程的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3.1 断裂理论模型 | 第11-12页 |
| 1.3.2 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 | 第12-14页 |
| 1.3.3 混凝土细观力学试验 | 第14-15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建立 | 第16-26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二维随机圆形骨料模型 | 第16-20页 |
| 2.2.1 模型参数确定 | 第16-17页 |
| 2.2.2 随机圆形骨料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有限元离散 | 第18页 |
| 2.2.4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18-20页 |
| 2.3 细观力学模型各组分的本构关系 | 第20-25页 |
| 2.3.1 砂浆拉伸损伤塑性本构 | 第21-22页 |
| 2.3.2 砂浆压缩损伤塑性本构 | 第22-24页 |
| 2.3.3 粘结单元本构 | 第24-25页 |
| 2.3.4 骨料本构 | 第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模型收敛性分析和本构参数的标定 | 第26-38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有限元模型的收敛性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粘结单元厚度的收敛性分析 | 第26-28页 |
| 3.2.2 骨料个数收敛性分析 | 第28-30页 |
| 3.2.3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依赖性 | 第30-31页 |
| 3.3 拉伸本构参数的标定 | 第31-34页 |
| 3.4 代表性体元模型与真实尺寸模型对比 | 第34-35页 |
| 3.5 压缩本构参数的标定 | 第35-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混凝土宏细观响应的细观力学模拟 | 第38-61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各组分本构参数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 4.2.1 砂浆基体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2.2 交界面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2.3 砂浆基体拉伸软化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2.4 交界面断裂能的宏细观影响 | 第42-43页 |
| 4.3 拉伸作用下混凝土宏细观尺度关联分析 | 第43-52页 |
| 4.3.1 宏观本构软化的函数描述 | 第43-45页 |
| 4.3.2 参数化分析及数据拟合 | 第45-46页 |
| 4.3.3 宏观抗拉强度的拟合公式 | 第46-51页 |
| 4.3.4 宏观软化系数的拟合公式 | 第51-52页 |
| 4.4 各组分本构参数对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 4.4.1 砂浆基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4.4.2 砂浆基体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4.3 交界面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 4.5 压缩作用下混凝土宏细观尺度关联分析 | 第56-59页 |
| 4.5.1 宏观本构软化的函数描述 | 第56页 |
| 4.5.2 参数化分析及数据拟合 | 第56-57页 |
| 4.5.3 宏观抗压强度的拟合公式 | 第57-5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混凝土断裂模式分析 | 第61-68页 |
| 5.1 引言 | 第61页 |
| 5.2 单向拉伸状态下混凝土的断裂模式 | 第61-66页 |
| 5.2.1 骨料发生断裂的条件分析 | 第61-65页 |
| 5.2.2 骨料破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5.3 双向拉伸状态下混凝土断裂模式 | 第66-6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