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县级电网备用调度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地县级电网备用调度建设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 | 第16-28页 |
2.1 备用调度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1 后评价含义及内容 | 第16-20页 |
2.1.2 备用调度建设主要原则 | 第20-23页 |
2.2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23-27页 |
2.2.1 专家调查法 | 第23页 |
2.2.2 逻辑框架法 | 第23页 |
2.2.3 成功度法 | 第23-24页 |
2.2.4 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太原地县级电网备用调度项目分析及设计 | 第28-36页 |
3.1 太原电网调度相关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3.1.1 电网自动化运行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3.1.2 变电站现状分析 | 第31页 |
3.1.3 通信系统现状 | 第31-32页 |
3.2 备用调度系统检索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3.3 备用调度运行效果分析 | 第33-34页 |
3.4 备用调度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3.4.1 变电站改造建设方案 | 第34页 |
3.4.2 备用调度系统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 第34-35页 |
3.4.3 备调机房环境改造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太原地县级电网备用调度系统分析 | 第36-45页 |
4.1 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 | 第36-39页 |
4.1.1 数据采集和安全监视功能分析 | 第36-37页 |
4.1.2 模型库功能分析 | 第37页 |
4.1.3 人机界面设计及数据交互功能分析 | 第37-39页 |
4.2 备用调度数据接口功能分析 | 第39-42页 |
4.2.1 SCADA数据采集交互功能分析 | 第39-40页 |
4.2.2 变电站集中监控应用功能分析 | 第40-42页 |
4.3 调度数据架构设计 | 第42页 |
4.4 调度数据网功能及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太原地县级电网备用调度项目后评价 | 第45-54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45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8页 |
5.3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8-49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5.4.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9-52页 |
5.4.2 指标分值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