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Svensson模型的中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5-16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第17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概述第19-25页
    2.1 利率期限结构与收益率曲线第19-20页
    2.2 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估计方法第20-23页
        2.2.1 息票剥离法第20页
        2.2.2 样条函数法第20-22页
        2.2.3 Ne1son-Siegel模型及扩展后的Svensson模型第22页
        2.2.4 静态估计模型的比较与选择第22-23页
    2.3 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估计方法第23-25页
第3章 我国债券市场和基准利率的现实考察第25-32页
    3.1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第25-28页
        3.1.1 我国债券市场的历史沿革第25-26页
        3.1.2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第26-28页
    3.2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第28-29页
        3.2.1 债券市场容量不足且发展结构非均衡第28-29页
        3.2.2 债券市场避险机制缺失第29页
        3.2.3 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低第29页
    3.3 我国基准利率和基准收益率曲线选择第29-32页
第4章 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与分析第32-45页
    4.1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第32页
    4.2 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拟合第32-38页
    4.3 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静态分析第38-40页
    4.4 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第40-45页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5-49页
    5.1 研究结论第45页
    5.2 政策建议第45-49页
        5.2.1 积极培育做市商制度第46页
        5.2.2 全面铺开券款对付结算模式第46页
        5.2.3 推进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第46-47页
        5.2.4 优化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第47页
        5.2.5 鼓励匹配国债券市场风险的衍生工具发行第47页
        5.2.6 深入挖掘国债利率曲线的终端需求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东营银行利率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信贷热潮对我国上市银行脆弱性影响研究--基于信贷顺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