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二、研究的内容、目标、关键问题和方法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史家主体的内涵与意义 | 第14-27页 |
1.1 史家主体的概念 | 第14-16页 |
1.2 史家主体的内涵 | 第16-24页 |
1.2.1 中国史学家个人品质特征 | 第16-20页 |
1.2.2 国外史学家个人品质特征 | 第20-24页 |
1.3 史家主体研究的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研究的概述 | 第27-32页 |
2.1 史家主体研究兴起的原因 | 第27页 |
2.2 史家主体研究的过程 | 第27-30页 |
2.3 史家主体研究的覆盖面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理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 第32-43页 |
3.1 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理论研究成果 | 第33-39页 |
3.2 史家主体研究的不足 | 第39-40页 |
3.3 研究成果不足之处的原因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八十年代史学家对历史人物评价个案分析及启发 | 第43-53页 |
4.1 瞿林东与洪钟、谭 良啸二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缘何不同 | 第44-46页 |
4.2 张凝和宝成关对奕訢的评价对比 | 第46-49页 |
4.3 八十年代史学家对历史人物评价后的启发 | 第49-53页 |
第五章 八十年代史学家研究史家主体时代特色和价值 | 第53-56页 |
5.1 八十年代史学家研究史家主体时代特色 。 | 第53-55页 |
5.2 八十年代史学家研究史家主体理论的价值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 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著)及 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