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前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物种分布与生态位 | 第12-15页 |
1.3 生态位理论与生态位模型 | 第15-16页 |
1.3.1 生态位模型与物种分布模型的关系 | 第15页 |
1.3.2 生态位模型与多种生态位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生态位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34页 |
2.1 钳嘴鹳在中国分布现状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2 MaxEnt模型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21-26页 |
2.2.1 世界范围物种分布点数据及处理 | 第21-23页 |
2.2.2 中国范围物种分布点数据及处理 | 第23页 |
2.2.3 世界范围环境因子数据及处理 | 第23-25页 |
2.2.4 中国范围环境因子数据及处理 | 第25-26页 |
2.3 MaxEnt模型调试及运行 | 第26-33页 |
2.3.1 环境因子筛选 | 第27-28页 |
2.3.2 模型运行设置 | 第28-29页 |
2.3.3 最优模型参数选择 | 第29-31页 |
2.3.4 模型评估方法 | 第31-32页 |
2.3.5 适生区的划分 | 第32-33页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33-34页 |
3.结果 | 第34-64页 |
3.1 钳嘴鹳在中国的分布 | 第34-38页 |
3.1.1 钳嘴鹳2006-2015年在中国的分布 | 第34-35页 |
3.1.2 2016年钳嘴鹳种群同步调查结果 | 第35-36页 |
3.1.3 2013-2014年贵州草海钳嘴鹳种群动态 | 第36-38页 |
3.2 钳嘴鹳2006年前模型预测 | 第38-42页 |
3.2.1 世界范围适宜分布区预测结果 | 第38-39页 |
3.2.2 环境因子分析 | 第39-42页 |
3.3 钳嘴鹳现时期模型预测 | 第42-46页 |
3.3.1 世界范围适宜分布区预测结果 | 第42-44页 |
3.3.2 环境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3.4 钳嘴鹳在中国的分布预测 | 第46-52页 |
3.4.1 基于中国现分布数据的模型预测 | 第46-47页 |
3.4.2 环境因子分析 | 第47-49页 |
3.4.3 2006年前世界模型下的中国适生区结果 | 第49-50页 |
3.4.4 现时期世界范围模型下的中国适生区结果 | 第50-52页 |
3.5 在未来气候背景下的钳嘴鹳适生区预测 | 第52-60页 |
3.5.1 2050年钳嘴鹳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 第53-54页 |
3.5.2 2050年钳嘴鹳中国适生区预测 | 第54-57页 |
3.5.3 2080年钳嘴鹳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 第57-58页 |
3.5.4 2080年钳嘴鹳中国适生区预测 | 第58-60页 |
3.6 模型性能评估 | 第60-62页 |
3.7 新分布地与原分布地环境因子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4.讨论 | 第64-75页 |
4.1 钳嘴鹳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规律 | 第64-65页 |
4.2 钳嘴鹳适生区变化趋势及关键环境因子分析 | 第65-69页 |
4.3 钳嘴鹳扩散原因及生态影响探讨 | 第69-73页 |
4.4 钳嘴鹳管理与保护建议 | 第73-75页 |
5.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