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7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聊斋志异》手机游戏角色设计的文化基础及设计现状 | 第10-20页 |
2.1 《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及人物概述 | 第10-11页 |
2.1.1 《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 | 第10-11页 |
2.1.2 《聊斋志异》的人物概况 | 第11页 |
2.2 游戏的相关概念研究 | 第11-13页 |
2.2.1 游戏的概念与意义 | 第11-12页 |
2.2.2 游戏的发展 | 第12-13页 |
2.2.3 游戏角色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 | 第13页 |
2.3 优秀手机游戏及其设计特色研究分析 | 第13-16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4.1 国外鬼怪类游戏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2.4.2 我国鬼怪类游戏发展现状 | 第18页 |
2.4.3 以聊斋为元素的游戏设计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第3章 《聊斋志异》绘制与设计的发展变化及审美变迁 | 第20-27页 |
3.1 简述当代审美变迁 | 第20页 |
3.2 纸质媒介《聊斋志异》绘制与设计分析 | 第20-22页 |
3.3 电子媒介《聊斋志异》形象绘制与设计分析 | 第22-25页 |
3.3.1 《聊斋志异》电脑人物绘制与设计分析 | 第22-23页 |
3.3.2 《聊斋志异》电视电影人物角色形象分析 | 第23-24页 |
3.3.3 《聊斋志异》动画游戏人物角色形象分析 | 第24-25页 |
3.4 《西游记》与《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对比 | 第25-27页 |
第4章 《聊斋志异》人物角色的品读及其游戏形象的设计定位 | 第27-31页 |
4.1 当前《聊斋志异》相关手机游戏角色设计的不足 | 第27页 |
4.2 《聊斋志异》人物角色的造型、性格特点及设计定位研究探索 | 第27-31页 |
4.2.1 《耳中人》 ——三寸小妖 | 第27-28页 |
4.2.2 《瞳人语》——惩罚恶念而生 | 第28-29页 |
4.2.3 《绿衣女》 ——只恐郎无伴 | 第29-30页 |
4.2.4 《牛(?)》 ——萍水相交与无妄之灾 | 第30-31页 |
第5章 《聊斋志异》手机游戏角色的设计探索及分析 | 第31-46页 |
5.1 设计的思考与分析 | 第31页 |
5.2 设计的尝试与探索 | 第31-46页 |
5.2.1 设计一:扁平化色块小人 | 第31-34页 |
5.2.2 设计二:Q版角色设计 | 第34-38页 |
5.2.3 设计三:古风角色扮演设计 | 第38-42页 |
5.2.4 应用及展示 | 第42-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