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体育专有技术的内涵 | 第13-27页 |
1.1 体育专有技术的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1.1.1 专有技术的源起及定义 | 第13-15页 |
1.1.2 体育专有技术的概念 | 第15-16页 |
1.1.3 “know-how”与商业秘密 | 第16-18页 |
1.2 体育专有技术的特征 | 第18页 |
1.3 体育专有技术权的主体 | 第18-19页 |
1.3.1 自然人 | 第19页 |
1.3.2 法人 | 第19页 |
1.4 体育专有技术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19-27页 |
1.4.1 处于秘密状态的体育训练方法和恢复手段 | 第20-21页 |
1.4.2 优秀运动员选材方法 | 第21-23页 |
1.4.3 大型体育赛事竞赛计划和经营秘密 | 第23页 |
1.4.4 科学提高运动成绩的配方及器械 | 第23-24页 |
1.4.5 精心编排的整套技术动作 | 第24-25页 |
1.4.6 某些关键的体育技术动作 | 第25-26页 |
1.4.7 其他体育专有技术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体育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 | 第27-33页 |
2.1 体育专有技术的法律性质 | 第27-28页 |
2.2 我国体育专有技术法律保护的途径 | 第28-33页 |
2.2.1 体育专有技术的民法保护 | 第28-29页 |
2.2.2 体育专有技术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 第29-30页 |
2.2.3 体育专有技术的刑法保护 | 第30页 |
2.2.4 体育专有技术的其他保护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体育专有技术法律保护的建议 | 第33-39页 |
3.1 完善相关立法对体育专有技术进行保护 | 第34-35页 |
3.2 规范体育专有技术的转让 | 第35-36页 |
3.3 完善对体育专有技术创新的奖励机制 | 第36-37页 |
3.4 加大对侵害体育专有技术行为的惩罚力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47页 |